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侨乡留守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浙江青田县为例
被引量: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侨乡的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环境、学习需求、发展方式等特有因素,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少、更程式化,他们的家庭教育相对更加残缺,人格发展容易出现障碍,对学习的认知容易出现偏差,对侨乡的留守儿童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位一体的帮扶网络。
作者
何毅
机构地区
温州大学学生处助理研究员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3-57,共5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侨乡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人格认知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96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54
参考文献
2
1
吴飞飞.青田县华侨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妇工,2007,(8).
2
浙江省妇女联合会.关于转发全国妇联<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的通知[Z].浙妇[2006]32号.
共引文献
1
1
杜日辉.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侨乡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1):21-2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96
1
于绪丽.
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1):261-265.
被引量:19
2
谢履羽.
海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亲子沟通状况的关系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1):159-160.
被引量:3
3
邹泓,周晖,周燕.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3-50.
被引量:109
4
华守林.
华侨经济的属性及其演变初探[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1):74-80.
被引量:1
5
王极盛,李焰,赫尔实.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
.社会心理科学,1997,0(4):15-20.
被引量:405
6
乔志华.
恩平的“洋留守儿童”问题一窥[J]
.黑龙江史志,2015(9):353-354.
被引量:3
7
雷有光.
都市“小村民”眼中的大世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认知的调查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2004(6):27-31.
被引量:61
8
李金钊.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4):980-982.
被引量:135
9
段成荣,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5,29(1):29-36.
被引量:816
10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被引量:686
引证文献
19
1
乔志华.
恩平的“洋留守儿童”问题一窥[J]
.黑龙江史志,2015(9):353-354.
被引量:3
2
王佑镁.
信息化服务于农村侨乡留守儿童教育的需求及应对[J]
.中国信息界,2010(8):9-11.
被引量:4
3
王佑镁.
数字融合与边缘重生:新时期侨乡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满足[J]
.远程教育杂志,2013,31(1):86-92.
被引量:13
4
王佑镁.
数字时代都市侨乡留守儿童信息化教育:问题与对策[J]
.电化教育研究,2013,34(9):35-41.
被引量:4
5
王佑镁.
“跨国寄养”背景下我国农村侨乡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4):55-61.
被引量:11
6
陈美芬,陈丹阳,袁苑.
侨乡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
.心理研究,2014,7(3):63-67.
被引量:5
7
黄成毅,廖传景,徐华炳,胡瑜,陈庆健,杜红芹.
华侨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安全感的作用[J]
.中国卫生统计,2016,33(1):102-104.
被引量:4
8
杨冰,王国均,寿璐弘.
基于打工经济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山东纺织经济,2017,34(3):14-16.
9
谭钧文,李航.
华侨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在孤独感与前瞻适应间的作用[J]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4):614-616.
被引量:2
10
林胜,王东伟.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侨乡失依儿童帮扶机制的构建——以福清J镇为例[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2):68-7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4
1
钟佑洁,李艳华,施靖铧,胡小沙.
洋留守儿童积极元刻板印象激活及其对攻击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4(1):1-5.
2
王艳霞,刘桂华,黄欣欣,葛品,郭敬民,陈悦,钱沁芳,黄艳.
福建省跨国留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团体沙盘特征研究[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3,29(5):1-4.
3
王晓,李鸿阶.
乡村振兴背景下侨乡异质性社会治理考察[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191-200.
被引量:5
4
乔志华.
恩平的“洋留守儿童”问题一窥[J]
.黑龙江史志,2015(9):353-354.
被引量:3
5
王佑镁.
新时期侨眷型留守儿童的数字化学习框架与实践[J]
.中国信息界,2010(11):31-33.
被引量:2
6
陶靖.
农村信息化工程与留守儿童教育的关系初探——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76-79.
7
王佑镁.
数字融合与边缘重生:新时期侨乡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满足[J]
.远程教育杂志,2013,31(1):86-92.
被引量:13
8
王佑镁.
“跨国寄养”背景下我国农村侨乡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4):55-61.
被引量:11
9
周雨,康遥,贾佳霖,黎钰涵.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科教导刊,2013(27):191-192.
被引量:1
10
陈美芬,陈丹阳,袁苑.
侨乡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
.心理研究,2014,7(3):63-67.
被引量:5
1
闽讯.
福建省伦理学研究会召开1982年年会[J]
.道德与文明,1983(1):5-5.
2
陈美芬,陈丹阳,袁苑.
侨乡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
.心理研究,2014,7(3):63-67.
被引量:5
3
李广阳,李林英.
健康人格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认知的影响[J]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2(4):36-39.
4
张宏如.
人格教育视野中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07(1):79-82.
被引量:4
5
吴世民.
侨乡感怀[J]
.海内与海外,2009(6):58-58.
6
王龙生.
五年制职校生人格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调查分析——以无锡交通学校为例[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34-36.
7
林坚.
莆田走笔——送“弥撒”上门[J]
.中国天主教,1991,0(2):28-30.
8
甘霞蓉.
弘扬侨乡精神 推动文化跨越发展[J]
.学习月刊,2009(14):49-50.
9
浙江青田县首本华裔青少年乡土教材出炉[J]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3(7):29-29.
10
陶国威.
闯出一片新天地——谈天门侨乡精神与数字电视网络事业发展[J]
.学习月刊,2009(14):52-52.
中国青年研究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