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江苏吴江方言声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吴江声调的调查和描述由来已久,各家意见并不统一。争论焦点主要集中于送气调的数量和分布以及送气音的归属。本文在对前人的记录作总体归纳的基础上,从实际的语音资料出发,针对吴江地区的声调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考察。
作者
许珍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送气调
阴平
合并
连读变调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瞿霭堂.
语音演变的理论和类型[J]
.语言研究,2004,24(2):1-13.
被引量:31
2
范俊军.
论声调语言音节结构成分的互动关系——声母对声调的制动作用[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2):140-146.
被引量:8
3
钱乃荣.
吴语声调系统的类型及其变迁[J]
.语言研究,1988,8(2):63-80.
被引量:18
4
叶祥苓.
吴江方言声调再调查[J]
.方言,1983,5(1):32-35.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瞿霭堂.
汉藏语言声调起源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
.民族语文,1999(2):1-9.
被引量:9
2
雒鹏.
一种只有两个声调的汉语方言──兰州红古话的声韵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6):74-77.
被引量:19
3
石锋.
中和水语的声调分析[J]
.民族语文,1998(2):38-43.
被引量:6
4
徐通锵.
声母语音特征的变化和声调的起源[J]
.民族语文,1998(1):1-15.
被引量:24
5
江荻.
论声调的起源和声调的发生机制[J]
.民族语文,1998(5):11-23.
被引量:26
6
钱曾怡,高文达,张志静.
山东方言的分区[J]
.方言,1985,7(4):243-256.
被引量:109
7
黄雪贞.
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J]
.方言,1988,10(4):241-246.
被引量:40
8
卢今元.
吕四方言记略[J]
.方言,1986,8(1):52-70.
被引量:8
9
张盛裕,张成材.
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J]
.方言,1986,8(2):93-105.
被引量:115
10
叶祥苓.
吴江方言声调再调查[J]
.方言,1983,5(1):32-35.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73
1
马晨璐,史濛辉,陶寰.
吴语平湖方言“送气分调”现象的语音实现[J]
.中国语音学报,2023(1):14-27.
2
崔平,王韫佳.
抚顺话“上声+阴平”变调的声学和知觉研究[J]
.中国语音学报,2019(1):88-97.
被引量:1
3
陈立中.
汉语方言声调送气分化现象初探[J]
.汉语学报,2005(4):31-39.
被引量:11
4
瞿霭堂.
汉藏语言调值研究的价值和方法[J]
.民族语文,1985(6):1-14.
被引量:12
5
苏倩.
大理方言的语音演变[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243-243.
6
徐通锵.
声调起源研究方法论问题再议[J]
.民族语文,2001(5):1-13.
被引量:9
7
谢自立.
二十年来苏州方言研究综述[J]
.方言,2001,23(4):315-325.
被引量:6
8
李延梅.
晋语子长方言的代词[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2):158-162.
被引量:5
9
张世方.
汉语方言三调现象初探[J]
.语言研究,2000,20(4):48-61.
被引量:33
10
王宇枫.
从内蒙古集宁方言新老两派声调系统的变异看声调的演变[J]
.中国语文,2006(1):41-44.
被引量:2
1
任民.
粤方言区的声调问题[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2):63-67.
被引量:2
2
戴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问题[J]
.赤子,2016(16).
3
戴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问题[J]
.青年文学家,2011,0(4X):46-46.
被引量:1
4
张政英.
ABB式形容词中BB读音的声调问题[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3):11-12.
被引量:1
5
李豪.
浅析泰国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的表现[J]
.现代企业教育,2012,0(5S):124-124.
被引量:2
6
李德清.
归化与异化并重——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策略[J]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64-65.
被引量:1
7
林艳.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关系的探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2):77-83.
8
刘辉.
“佩”的书证和词义[J]
.辞书研究,1986(6):146-111.
9
林艳.
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J]
.语言与翻译,2006(1):8-13.
被引量:21
10
石锋.
吴江方言声调格局的分析[J]
.方言,1992(3):189-194.
被引量:17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