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岭南温病研究
被引量: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阐明了岭南温病的含义,系统总结了近十余年来围绕岭南温病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文献整理及多学科相结合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归纳出了岭南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临床用药方面的特色,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
作者
彭胜权
李迎敏
林培政
史志云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2-4,共3页
New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温病
研究
中医理论
岭南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7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78
同被引文献
107
1
李思怡,潘华峰,陈楚杰,赵金媛.
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之岭南中医药防控急性传染病的特色及优势探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1):1-5.
被引量:4
2
朱志华,容福庆.
杨鹤龄《儿科经验述要》临证用药初探[J]
.中医儿科杂志,2008,4(6):53-54.
被引量:3
3
张晓红.
刘赤选教授《温病知要》手稿述略[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3):43-45.
被引量:1
4
肖翔林,龙膺西.
近年来广藿香的研究概况[J]
.中药材,2004,27(6):456-459.
被引量:22
5
王侃,秦霖.
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04,34(2):93-96.
被引量:15
6
林文实,郑思轶.
香港流行性感冒与天气的关系[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6):389-391.
被引量:24
7
罗永佳.
罗广荫老中医治痹证经验简介[J]
.新中医,1993,25(3):5-7.
被引量:3
8
丁学屏,夏玲.
程门雪湿温遗稿[J]
.中医杂志,1993,34(5):276-278.
被引量:2
9
钟嘉熙.
刘仕昌教授温病辨治经验[J]
.新中医,1994,26(3):14-15.
被引量:7
10
王宁生,梁美蓉,刘启德,叶少梅.
冰片“佐使则有功”之实验研究[J]
.中医杂志,1994,35(1):46-47.
被引量:84
引证文献
21
1
高振和,刘冬松,黄炜.
肠炎1号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96例[J]
.黑龙江中医药,2004,33(6):14-16.
被引量:1
2
王云飞,吴焕林.
邓铁涛教授与岭南医学[J]
.新中医,2007,39(6):92-93.
被引量:37
3
刘成丽,杨智辉,肖莹,王伟彪.
试论岭南医学的地域性特色[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2):58-60.
被引量:23
4
刘穗宁,烟建华.
香港生态环境与港人外湿证特点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7):1521-1523.
5
郭姣,赖远征.
试论岭南外感热病的几个特点[J]
.中医药学报,1999,27(1):5-8.
被引量:4
6
范志勇,钟志峰,冯海军,黄伟昌,关德斌.
查和萍主任医师治疗筋伤病经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17(3):35-36.
被引量:6
7
余惠爱,张志海.
金黄散外敷配合推拿治疗湿热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0,16(11):74-75.
被引量:3
8
林兴栋,吴宣富,张敏,皮立宏,吴智兵,杨德福,于征淼,葛文华,陈银环,刘亚敏,钟嘉熙.
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岭南病毒性脑炎82例[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2):2659-2662.
被引量:1
9
毛倩茹,张宏考.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分布地域特征[J]
.河南中医,2011,31(4):430-432.
被引量:13
10
刘成丽,杨智辉,刘小斌,邱仕君.
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用药特点[J]
.新中医,2012,44(5):124-12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78
1
江敏健,张华.
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手法治疗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4):79-82.
被引量:5
2
康艳,李耀辉,李哲.
论陈士铎从脏腑五行生克之变治疗内伤咳嗽[J]
.陕西中医,2020,41(3):360-363.
被引量:9
3
皮立宏,陈弋,吴智兵.
rt-PA干预后缺血性中风不同时间点单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14-17.
被引量:7
4
何骋,蒋永和,周艳利,何洪英,杜德荣,冼学兵.
自拟祛湿双花饮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岭南湿疹湿热浸淫型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4,39(10):2047-2050.
5
原嘉文,袁联华,吴永林,杨裕忠.
岭南膏方遣药组方经验初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个体膏方用药分析[J]
.光明中医,2020(9):1302-1304.
6
孙雪颖,梅全喜,周小军,高玉桥.
中药的抗EB病毒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8,31(2):320-322.
被引量:20
7
谭玮璐.
岭南地区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调查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1):214-216.
被引量:2
8
邢磊.
枳壳煮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J]
.现代养生,2014,0(22):244-244.
被引量:1
9
任存霞.
试论《伤寒论》和温病学对湿邪的论治[J]
.光明中医,2004,19(4):10-11.
被引量:6
10
梁颖瑜.
论寒温并用在岭南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J]
.河北中医,2005,27(5):351-352.
被引量:5
1
陶红霖.
岭南温病话滋阴[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11(2):2-3.
被引量:4
2
邓泽军,彭胜权,陆乃器.
岭南温病研究近况[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2,9(3):178-181.
被引量:3
3
邹立华.
温热药在岭南温病治疗中的应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4):316-318.
4
赵钢.
浅谈岭南温病的特点[J]
.新中医,1994,26(S1):85-86.
5
赵书刚.
从分子基因水平浅谈岭南温病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04,21(3):221-222.
被引量:2
6
王雪梅,李应东.
当归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2009,22(11):50-51.
被引量:52
7
彭胜权,刘亚敏,徐秋英,曾征伦.
岭南温病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59-61.
被引量:38
8
杨钦河.
彭胜权教授学术经验拾零[J]
.新中医,1998,30(6):9-11.
9
林兴栋,钟嘉熙,刘仕昌.
刘仕昌教授辨治岭南温病“时邪类疟”证经验介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329-1330.
被引量:5
10
吏志云.
刘仕昌教授对岭南温病研究[J]
.新中医,1994,26(6):16-17.
被引量:12
新中医
199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