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吉林省为例,利用1991—2005年玉米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PanelData),采用非参数的Trnqvist指数方法、HMB指数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玉米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呈"V字型"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主要受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变动的影响;玉米生产中一些决策单元的无效率主要归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以及规模收益递减等方面原因。要促进玉米生产率的增长,需通过增加玉米产出、减少冗余的投入要素、适当缩小要素投入规模、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努力提高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等措施来实现。
On the basis of output-input panel data of maize production from 1991 to 2005, the methods of Tornqvist Index, HMB Index and DEA were applied into the study of the changes of TFP.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scale efficiency change (SC), pure tech-efficiency change (EC) and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C) are the main resources of maize production TFP growth; the differences of HMB indexes by region are mainly due to the different indexes of pure tech-efficiency change. The in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results from the slack in inputs and the shortage of outputs. The optimal solutions are given by some improvement advice, such as advanc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creasing profit rate, and so on.
出处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2-639,共8页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31)
作者简介
张越杰,1986年7月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95年4月至2002年3月在日本京都大学生物资源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并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兼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吉林省管理学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农业科技首批专家顾问组专家,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学科专家,长春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理论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及管理。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吉林省科技厅和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曾获“吉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