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城市化进程看高职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社会体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社会体育具有游戏性、娱乐性和休闲性。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规模逐步扩大。从高职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城市化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上来看,社会体育专业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作者
段跃广
机构地区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辽宁高职学报》
2008年第7期25-26,63,共3页
Journal of 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城市化
社会体育专业
发展前景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简介
段跃广(1964-),男,天津人,讲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丁峰.
中国城市社会体育演变的特征与发展前景[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5):10-13.
被引量:21
2
肖焕禹,冉强辉.
中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与体育发展走向[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8):6-8.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周学荣.
关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确立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16-18.
被引量:43
2
夏建中.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服务[J].社会学,2000,(7):67-73.
3
夏建中.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历程与体制创新[J].江海学刊,2002,(5):4-8.
4
揭爱花.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空间[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2):97-102.
5
孙葆丽,孙葆洁,潘建林.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J]
.体育科学,2000,20(1):13-16.
被引量:63
6
王广虎.
“生活世界”与社会体育的生活化[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4):1-4.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
49
1
韩静,贾嘉.
对21世纪中国“殷实小康”社会条件下大众体育的再认识[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S1):218-220.
被引量:1
2
刘忠伟.
21世纪都市太极拳发展与现代社会亚健康[J]
.搏击(武术科学),2005,2(3):31-32.
被引量:11
3
李松岩,许玉林,范亦农.
构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人文性思考[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28-32.
被引量:4
4
郑欣,赵长璧.
创建篮球城对提升阜新市城市人口素质水平的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1):39-41.
被引量:2
5
张红岩.
建设小康体育的社会背景及其社会结构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4):21-23.
被引量:2
6
苏华.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体育文化导刊,2005(12):45-46.
被引量:26
7
孙岳,马廉祯.
对城市化和社会体育相互关系研究的综述[J]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2):21-25.
被引量:3
8
宋亨国,王亮.
广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23-26.
被引量:36
9
王高宣,刘安清.
武汉市社会体育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3):40-42.
被引量:3
10
林小美,杨建营.
武术发展历程的阶段论[J]
.体育科学,2006,26(9):75-78.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12
1
王东杰,付锦文.
我国社会体育人才市场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5-6.
被引量:3
2
改革开发30年.中国体育[M].国家体育总局编制.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2008.(12).
3
体育经营人才随奥运热起来[EB/OL].http://www.tiyu001.com/ReadNews.asp?NewsID=5217.
4
罗君波.
试析高校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前景[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8):122-123.
被引量:3
5
夏贵霞,舒宗礼,夏志.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95-98.
被引量:47
6
张世威.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3):306-310.
被引量:7
7
于永慧.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困境与前景展望[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2):11-13.
被引量:16
8
钟壮聪.
我国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02-202.
被引量:7
9
鲍可可.
“职业化”与“社会化”:我国社会体育路径分析[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59-62.
被引量:1
10
陈磊,顾渊彦.
体教结合系统与外部环境分析[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3):57-5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张丰.
后奥运时期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前景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2):125-126.
2
张庆飞.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新导向[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1):78-8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梁微.
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4):86-89.
被引量:8
2
夏有浸,张茂松.
高职院校网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研究[J]
.大学(研究与管理),2021(9):66-68.
1
王琳.
中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对比研究[J]
.科教导刊,2011(30):79-80.
2
袁丽.
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18):84-85.
被引量:9
3
石庆福.
河南省社会体育专业就业教育现状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10):143-144.
被引量:2
4
李娜.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0):143-144.
被引量:5
5
王刚军.
职业导向下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内江科技,2014,35(11):82-83.
6
张艳玲.
浅析东莞理工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J]
.科技视界,2013(16):72-72.
7
陈涵新,陈章玉.
从社会需求探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8):239-240.
被引量:4
8
王进国.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45-46.
9
杨磊.
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3):156-159.
被引量:2
10
杨建设,郑文海.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
.价值工程,2010,29(35):186-187.
被引量:1
辽宁高职学报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