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人口承载力标准的指标构建研究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总结人口承载力发展渊源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条件分析框架对人口承载力相关指标的确定进行了仔细探讨。为解析人口承载力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文章从社会经济状况、环境资源、区域人口状况三系统构建了研究人口承载力质量指数的子指标和孙指标,并就其量化过程提出了不同方法。本文对人口承载力质量指标建设提出了客观的建议。
作者
蔡莉
穆光宗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9-185,共7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人口承载力
评估指标
资源别
分类号
C92-03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6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69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9
参考文献
16
1
唐国平,杨志峰.
人口容量理论与量化方法研究进展[J]
.世界环境,1999(2):12-14.
被引量:5
2
胡保生,王浣尘,朱楚珠,李维岳.
关于我国总人口目标的确定[J]
.人口与经济,1981(5):15-18.
被引量:6
3
马琼,杨可晗,买英.
塔里木灌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2):100-101.
被引量:6
4
杨晓鹏,张志良.
青海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系统动力学研究[J]
.地理科学,1993,13(1):69-77.
被引量:22
5
李哲敏.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历程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10):6-9.
被引量:13
6
王玉平.
矿产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3):19-22.
被引量:43
7
刘卫东.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途径与方法[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11(1):26-28.
被引量:4
8
王学军.
地理环境人口承载潜力及其区际差异[J]
.地理科学,1992,12(4):322-328.
被引量:46
9
张耀光,胡宜鸣,高辛苹.
海岛人口容量与承载力的初步研究——以辽宁长山群岛为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3):322-327.
被引量:12
10
赵建世,王忠静,杨华,李涌平,翁文斌.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能力模型[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2):258-261.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86
1
高志强,孙希华.
基于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2):3-5.
被引量:17
2
马琼,杨可晗,买英.
塔里木灌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2):100-101.
被引量:6
3
谢俊奇.
中国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
.浙江学刊,1997(2):41-44.
被引量:22
4
高亮之.
国际作物生产力研究动态和展望[J]
.世界农业,1981(11):32-34.
被引量:5
5
李久明.
系统动态学方法在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中的应用尝试——以黄淮海平原为例[J]
.资源科学,1988,18(4):13-20.
被引量:8
6
陈明荣,龙斯玉.
中国气候生产潜力区划的探讨[J]
.资源科学,1984,14(3):72-79.
被引量:56
7
杨晓鹏,张志良.
青海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系统动力学研究[J]
.地理科学,1993,13(1):69-77.
被引量:22
8
李哲敏,李干琼.
中国农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0(10):4-8.
被引量:20
9
聂庆华.
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承载能力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3):53-59.
被引量:33
10
封志明.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源起与发展[J]
.自然资源,1993(6):74-79.
被引量:58
共引文献
269
1
杨朝晖,王彦兵,杨贵羽,蔡露瑶,谢纪强.
高质量发展下区域“以水定人”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2021,52(S02):164-167.
被引量:5
2
李相玺,尹忠东,何长高.
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综述[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5):33-36.
被引量:45
3
贾莉,阎小培.
主体功能区划下对土地承载力的诠释[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333-336.
被引量:2
4
黄秋香.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29(1):62-64.
被引量:19
5
杨莉.
我国特大城市人口承载能力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3):146-147.
被引量:1
6
刘玉娟,刘邵权,刘斌涛,刘淑珍.
汶川地震重灾区雅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5):554-559.
被引量:13
7
李森,孟占利.
高速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土地承载力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7(3):235-236.
被引量:2
8
王勤.
丽水山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探索[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7(3):241-244.
9
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
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1):29-31.
被引量:131
10
彭立,刘邵权.
土地功能视角下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以攀枝花、六盘水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S1):74-81.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72
1
李伟国,陈添明,陈晓平.
产业政策目标指向型城市人口规模研究[J]
.经济地理,2006,26(S1):246-250.
被引量:1
2
杨莉.
我国特大城市人口承载能力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3):146-147.
被引量:1
3
韩书成,濮励杰.
江苏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空间分异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146-150.
被引量:16
4
沈清基.
城市人口容量问题的探讨[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S1):17-22.
被引量:5
5
张得志.
人口容量研究新动态[J]
.西北人口,1994,15(3):61-64.
被引量:6
6
胡伟略.
市场经济与均衡人口[J]
.人口研究,1994,18(3):26-32.
被引量:4
7
李涌平.
决策的困惑和人口均衡政策——中国未来人口发展问题的探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1):66-71.
被引量:11
8
丁成日.
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高吗?[J]
.城市规划,2004,28(8):43-48.
被引量:37
9
夏海勇.
城市人口的合理承载量及其测定研究[J]
.人口研究,2002,26(1):15-21.
被引量:20
10
罗宏翔.
小城镇是目前我国新增城镇人口的最大吸纳者[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66-6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王颖,黄进,赵娟莹,张先兵.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及其评价监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4):169-174.
被引量:20
2
李丽,戴小平.
宁波城市人口承载力实证分析[J]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11):18-20.
被引量:1
3
张燕,张喜玲.
城市人口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与理论前沿[J]
.国际城市规划,2013,28(1):37-43.
被引量:13
4
岳文泽,姚赫男,郑娟尔.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26(8):52-56.
被引量:10
5
刘洁,苏杨,魏方欣.
基于区域人口承载力的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3(10):147-156.
被引量:24
6
汪志红,谌新民,李萍.
城市区域性人口承载力动态综合测度[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46(4):50-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马立,朱应召.
测字[J]
.南叶,2000(4):13-14.
2
颜揽月,何登旭.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口失衡风险预警[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4):35-41.
3
李秀娟.
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多维评价监测机制[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34(3):10-13.
4
蒋睿.
人口均衡发展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文献研究述评[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6):100-102.
5
张俊良,郭显超.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证模型研究[J]
.人口研究,2013,37(5):16-29.
被引量:24
6
王加振,张晓青.
基于协同论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4):91-96.
7
严然,田红.
济南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J]
.对外经贸,2014(2):102-105.
被引量:2
8
匡耀求,姚志远,黄宁生,李国敏.
中国珠三角盆地和日本关东盆地平地人口密度对比研究[J]
.热带地理,2014,34(2):217-224.
被引量:5
9
周炎炎.
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4,30(8):99-102.
被引量:2
10
周炎炎,王学义.
中国人口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2014(5):93-101.
被引量:4
1
童玉芬,齐明珠.
制约北京市人口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问题与对策分析[J]
.北京社会科学,2009(6):25-31.
被引量:10
2
决策者说[J]
.决策,2017,0(1):9-9.
3
新鲜时讯[J]
.晚霞(下半月),2008(6):20-23.
4
达德利.鲍思顿,方地.
中国婴儿死亡率模式[J]
.人口研究,1991,15(3):29-35.
被引量:7
5
深圳人口承载力已达极限[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08(8):25-25.
6
陈春晖.
区域信息化指标体系及其测评方法[J]
.统计与决策,2003,19(2):12-12.
被引量:4
7
高风华,叶继元,郑德俊.
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成果的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以法学为例[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4):152-156.
8
杨缅昆,杨宏亮.
论质量指数——兼论名义物价指数的调整[J]
.统计研究,2000,17(1):28-33.
被引量:7
9
韩桂兰,孙建光.
新疆不同区域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4):28-31.
被引量:1
10
方巍.
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渊源、实践及启示[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5-12.
被引量:15
人文杂志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