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与β_2-微球蛋白水平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出处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178-179,170,共3页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
参考文献4
1 周稳兰,陆春芬,宋鸿范,李军,王露.联合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肝纤维化指标的临床意义[J] .淮海医药,2003,21(6):460-461. 被引量:1
2 陈学权,陆仲昌,柏圣还.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胆汁酸水平相关性探讨[J] .江苏医药,2002,28(6):450-451. 被引量:1
3 李影林.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上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8.
4 蔡彦.肝硬化患者血、尿β_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7):741-74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13
1 温孚强 李卫东 等.甲状腺素治疗肝硬化27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0,10:47-47.
2 林其燧 文庆成.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 陈颢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83.
4 李影林.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上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8.
5 陈颢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46.
6 Webster GJM, Reignt S, Maini MK,et al.Incubation phase of acute hepatitis B in man:dynamic of cellular immunermechanisms[J].Hepatology, 2000,32 (5):1117.
7 李庭赞,吴建成,朱翔,范宗滂.对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甲状腺功能的观察[J] .江苏医药,1998,24(8):584-584. 被引量:7
8 姜虹,刘丽娜,黄天卫,许爱民,傅宝玉.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毒素水平及相互关系[J]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9,15(1):36-38. 被引量:13
9 谢仕斌,姚集鲁,郑荣琴,谢冬英,高志良.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4):238-240. 被引量:114
10 李庭赞,孙士其,孙丹莉,吴建成,范宗滂.血清甲状腺激素改变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判断价值[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2):118-119.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10
1 蔡彦.肝硬化患者血、尿β_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7):741-743. 被引量:4
2 陆伟,吕莹,张占卿.肝炎后肝硬化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世界感染杂志,2006,6(3):234-235. 被引量:1
3 龚莉莉,杨小生,戎聚全,杨再昌,余跃生,党荣敏,谢洪书,刘晓炎,姚文琴.结核分枝杆菌在自制培养基上快速生长初步观察[J] .微生物学杂志,2006,26(4):42-44. 被引量:1
4 郭庆合,胡志军,赵永新,张晓琴,王侠.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药敏试验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3):240-242. 被引量:14
5 陆伟,张占卿.β2-微球蛋白测定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J] .世界感染杂志,2007,7(6):505-508. 被引量:1
6 程纬,谢会忠,李桂红.尿微量白蛋白、β_2-微球蛋白、NAG对肝硬化早期肾损害诊断意义[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6):25-27. 被引量:1
7 叶君.血清β_2-微球蛋白与恶性肿瘤[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2):332-333. 被引量:4
8 金建峰,张建勇.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6):688-690. 被引量:2
9 程纬,葛亮.双评分法评估肝硬化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综合临床,2010,26(7):736-738. 被引量:1
10 陈明友,潘庭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低氧血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7):792-79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0
1 宋守云,邹娟,董勤亮.重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55-56. 被引量:4
2 闻士霞,王萍,闵祥玺.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价值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7B):1861-1862. 被引量:4
3 赵明,季晓鹏,于璟,宋华,李会军,鹿洁.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分析[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6):475-476. 被引量:9
4 徐立新,李丽君.血清总胆汁酸对判断肝炎后肝硬化预后价值[J] .江苏医药,1997,23(6):411-411. 被引量:8
5 郑智鑫,陈创坤.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4):258-260. 被引量:8
6 李晨,王慧芬,闫伟伟.慢性肝病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 .肝脏,2008,13(5):396-397. 被引量:16
7 刘建华.肝脏疾病患者游离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J] .医学新知,2011,21(2):99-100. 被引量:1
8 王丽杰,郝礼森,杨文军,李晓哲,李玉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8):739-741. 被引量:7
9 王金环,李娟,于红卫,孟庆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J] .山东医药,2011,51(52):10-12. 被引量:8
10 李庭赞,孙士其,孙丹莉,吴建成,范宗滂.血清甲状腺激素改变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判断价值[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2):118-119. 被引量:20
1 叶圣,曹勤.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60-61. 被引量:4
2 李兴华,赵云芳,付艳.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3):392-393. 被引量:13
3 朱继文,章小军,朱华,戴宝平,王涛.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的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2681-2682. 被引量:4
4 张平安,魏新素,吴刚,张才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709-710. 被引量:10
5 周利江,石冬敏.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性激素和血脂水平的临床研究[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3):541-543.
6 张效明,张鹏,王廷涛,冯崴.N端脑钠肽前体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35-2036. 被引量:15
7 黄劲松,张军霞,刘世国,彭黎,徐瑶,岑千红.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低水平阳性血清的病毒核酸载量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6):782-783. 被引量:4
8 李飞.肝硬化患者伴发继发性反应性精神病1例[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88-288. 被引量:1
9 何念海.慢性肝病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1995,12(1):17-18. 被引量:6
10 陆人杰,朱珊梅,唐风雷,王燕龙,史建国,薛源,陆建春.肝性脊髓病临床特点分析[J] .肝脏,2013,18(11):746-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