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抗痤疮的免疫研究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阐述痤疮发病中的免疫功能异常、中药抗痤疮的免疫调节机制。中药可以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还可以作用于内分泌系统。
作者
孙瑜嬬
胡一帆
贺新怀
席孝贤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40-41,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痤疮
免疫功能异常
中药
免疫调节机制
分类号
R758.73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作者简介
孙瑜孀(198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的免疫学作用机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93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8
1
于辉,李春香,宫凌涛,甘庆贤.
甘草的药理作用概述[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4):77-79.
被引量:133
2
王忠永,邱会芬,谭升顺.
寻常型痤疮炎性皮损LC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对比观察[J]
.滨州医学院学报,1997,20(1):25-26.
被引量:2
3
吴小红,刘瓦利.
蛇丹合剂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及其对外周血IgG IL-2水平的影响[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1):23-25.
被引量:11
4
张乳霞,张福仁,张茂修.
女性痤疮患者血清IL-1α、sIL-2R和TNF-α水平的检测[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9(1):31-32.
被引量:5
5
吴小红,刘瓦利.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寻常性痤疮发病中的作用[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1):915-917.
被引量:32
6
黄险峰,彭国平.
香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3,26(1):65-68.
被引量:183
7
钟建桥,先德海,陈德宇.
寻常痤疮患者血清和皮损中SP、IL-1、IL-6的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4):484-486.
被引量:17
8
何显忠,兰荣德.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65-867.
被引量:123
二级参考文献
61
1
覃冬云,谢佳星,吴铁,刘晓青,戴滨.
甘草酸对血清和组织胺诱发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8):904-907.
被引量:7
2
隋艳华,赵加泉,崔世奎,孙学蕙.
香附、青皮、刺梨、茵陈、西南獐牙菜对大鼠胆汁分泌作用的比较[J]
.河南中医,1993,13(1):19-20.
被引量:20
3
刘亚军,陈金和.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脑缺血再灌致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1):126-127.
被引量:20
4
杨日东,林泽.
痤疮皮损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7(4):208-209.
被引量:7
5
段泾云.
清热药的免疫药理研究[J]
.陕西中医,1994,15(3):135-136.
被引量:7
6
许秋霞,邹敏.
甘草的药理作用概述[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7):450-451.
被引量:55
7
陈鹏.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
.生物磁学,2005,5(2):21-22.
被引量:10
8
贾季梅,杨锡梅.
对病毒性肝炎病人健康教育的做法与体会[J]
.生物磁学,2005,5(2):88-89.
被引量:5
9
张敏,黄钺华,李新芳.
人参总皂甙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与其抗氧化作用的关系[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9,11(3):183-187.
被引量:7
10
刘国卿,王秋娟,谢卓丘.
香附挥发油药理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1):48-50.
被引量:57
共引文献
493
1
王斌,梁伟龙,林钦贤,康志英,王其丰,郝建新,刘庆丰.
正交试验法优选酒香附炮制工艺[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2):40-43.
被引量:4
2
朱晓峰.
中药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现状分析[J]
.临床研究,2014,22(5):64-65.
3
周红英.
补肾清热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8):220-221.
4
孙静,朱镇华,陶欣.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60例[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3):70-71.
5
陈惠根,魏效峰,陶敏慧,张勇,曾文革.
中药配合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3):28-30.
被引量:1
6
谷群英,牛光良.
中西医结合治疗义齿性口炎疗效观察[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1,9(3):158-159.
被引量:7
7
欧润妹,邓远辉,李伟英,巫志峰,邓时贵.
香附不同溶剂提取物解热镇痛效应的比较[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40-742.
被引量:23
8
贾宜军,莫结丽.
HPLC内标法测定香附中α-香附酮的含量[J]
.中药材,2005,28(8):722-723.
被引量:16
9
林晓珊,吴惠勤,黄芳,黄晓兰.
香附挥发油的提取和GC/MS分析[J]
.质谱学报,2006,27(1):40-44.
被引量:31
10
陈振华,宋必卫,苏香萍,陈迪.
香附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工艺及其镇痛活性研究[J]
.医药导报,2006,25(3):192-19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5
1
涂平.
痤疮治疗新进展——中国痤疮治疗共识会推荐治疗方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7):421-422.
被引量:202
2
杜锡贤,汪五清.
中药痤疮饮性激素样活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6):553-554.
被引量:14
3
齐显龙,卢涛,高天文.
痤疮丙酸杆菌相关疾病[J]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515-517.
被引量:13
4
朱建明.
抗痤合剂配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52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5):274-274.
被引量:1
5
高金莲.
中药治疗痤疮44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药材,2006,29(7):754-755.
被引量:3
6
向明,陶恩,储潼,袁思佑.
红活麻有效部位干预II型胶原所致关节炎的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0):1201-1205.
被引量:17
7
曲剑华,姚卫海,王萍,陈彤云,刘晋生.
痤疮中医证型与面部菌群关系临床和实验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0):100-101.
被引量:6
8
吴小红,刘瓦利.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寻常性痤疮发病中的作用[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1):915-917.
被引量:32
9
朱周.
中药痤疮方治疗寻常痤疮40例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5):310-311.
被引量:13
10
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25-728.
引证文献
8
1
陈友元,马继权,许国恩.
清疮与倒膜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临床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4):544-545.
被引量:1
2
姜燕生,李敏.
自拟消痤方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7):68-69.
被引量:9
3
宋勋,王海俊,黄峥烨,汪青良.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多西环素片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5):290-291.
被引量:7
4
马丽,胡素贞,唐诚娟,王明子,邱一媚,张理梅.
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52-54.
被引量:4
5
陈欢,俞新民,宋欣,蒋玉珍.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12):887-888.
被引量:3
6
赵红,张华.
自拟消痘方对去势小鼠性激素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2012,18(12):80-82.
7
陈道生.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6):2415-2416.
被引量:3
8
韦程凡.
温胃消痘汤治疗面部痤疮脾胃虚寒型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1096-109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杨敏.
中医辨证论治痤疮临床疗效分析88例[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4):15-16.
被引量:1
2
马丽,胡素贞,唐诚娟,王明子,邱一媚,张理梅.
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52-54.
被引量:4
3
黄新闻,雷招宝.
多西环素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152-153.
被引量:3
4
周思锋,王旭.
痤疮的中医治疗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13-114.
被引量:16
5
刘君奇.
针刺、拔罐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痤疮68例临床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12,25(7):81-82.
被引量:7
6
赵红,张华.
自拟消痘方对去势小鼠性激素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2012,18(12):80-82.
7
刘文春,覃佐欣,唐晓翔,李欣,李丽君.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窄谱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4):485-487.
被引量:2
8
张晓琳.
中医治疗痤疮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76-277.
被引量:8
9
黄亚平,陆青春.
自拟痤疮方治疗反复发作性痤疮66例临床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22(6):82-83.
10
赵晓倩,戴建国.
浅谈青春期痤疮的中医外治[J]
.中医学报,2013,28(B08):547-548.
1
王振华,杨芳红,赵克宁.
异维A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2):761-761.
被引量:7
2
高云,刘志刚,王华.
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研究[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42(3):75-76.
被引量:1
3
怎么样治疗白发效果好[J]
.人人健康,2011(15):39-39.
4
性传播疾病[J]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2):95-102.
5
唐晓琴,闫明,张兰兰.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7):9-11.
被引量:3
6
辛甜甜,王晓华,陈永锋.
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2,19(4):257-259.
被引量:7
7
陈昭,王建美,高顺强.
痤疮病因研究进展[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2):107-108.
被引量:23
8
刘津民,李建英,曹海育,张玉红,刘英权.
308nm准分子激光对白癜风患者血清IFN-γ和IL-10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3,35(22):3435-3436.
被引量:3
9
蒋丽,刘健华,黄键澎,谢长才,符文彬.
电针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止痒效果及免疫调节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615-3618.
被引量:6
10
黄捷,赖伟珍,韩红星,张瑛,陈庆芬.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07,18(7):17-19.
被引量:13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