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东外向型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广东省外向型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认为目前广东外向型体育用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发展水平不高,缺乏知名品牌;简单外嵌,根植性弱;产业环境恶化,发展动力不足;非均衡发展,不利于分工协作;优势弱化,竞争激烈。为此提出应积极升级演进、促进广东外向型体育用品产业由外向型向国际性发展。
作者
祝振军
杨明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30,共4页
Sports Culture Guide
基金
2006~2007年度广州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科研项目
关键词
体育经济
广东
体育用品产业
外向型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1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921
同被引文献
15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5
参考文献
19
1
谢守红.
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与对策[J]
.软科学,2003,17(3):41-44.
被引量:7
2
兰自力,谢军.
台湾运动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7-10.
被引量:15
3
《广东省体育产业调查数据公报》,广东省体育信息网.2005-05-19
4
席玉宝,刘应,金涛.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状况分析[J]
.体育科学,2005,25(12):22-27.
被引量:82
5
张辉.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4(5):38-46.
被引量:472
6
谢秋林,黄为根.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88-90.
被引量:3
7
《广东体育精神打造知名品牌:大文化托起大产业》,http ://www. sport. org. cn/newscenter/other/2006 - 06 - 23/ 881273. html
8
朱道辉,闵健,刘承亮,顾冰.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贴牌生产的风险与防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5):10-14.
被引量:22
9
马建会.
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3):1-6.
被引量:2
10
陈明.
广东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体育学刊,2005,12(6):51-54.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21
1
詹建国.
中国体育用品名牌战略思考[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2):67-68.
被引量:58
2
鲍明晓.
加快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的对策[J]
.体育科研,2004,25(4):1-6.
被引量:39
3
李世东.
退耕还林效益优化模式系统动力学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4,27(3):377-383.
被引量:101
4
胡宇辰,吴群.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职能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4(11):19-22.
被引量:25
5
吴锦.
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市场探析[J]
.体育科学研究,1999,3(4):5-8.
被引量:1
6
杨正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的对策[J]
.求是,2005(3):57-59.
被引量:25
7
项文彪.
探求企业贴牌生产(OEM)的生存之理[J]
.江苏商论,2005(1):129-131.
被引量:6
8
黎继子,刘春玲,蔡根女.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整合——以苏浙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05(2):118-125.
被引量:126
9
侯文婕.
从为全民健身把关到协力2008北京奥运——体育用品认证发展不只是“加速度”[J]
.中国质量认证,2005(5):27-30.
被引量:1
10
席玉宝,刘应,金涛.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
.体育科学,2005,25(6):22-25.
被引量:90
共引文献
921
1
屈小娥,马黄龙.
数字经济赋能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机制及其靶向路径[J]
.学术论坛,2023,46(6):12-20.
被引量:11
2
凌永辉,刘志彪.
横向竞争视角下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变动及产业升级[J]
.江西社会科学,2021(2):37-48.
被引量:9
3
秦升.
全球价值链研究30年:理论分野与政策变迁[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4(2):210-214.
被引量:1
4
卜国琴.
全球生产网络治理模式对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7(21):59-60.
被引量:1
5
蓝庆新.
全球价值链下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29(1):57-61.
被引量:1
6
田中伟.
全球价值链下环太湖地区产业合作与升级研究[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3):63-66.
7
聂淼.
全球供应链视角下的郑州市农业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J]
.中国市场,2008(2):110-111.
8
高山,王静梅.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江苏医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J]
.卫生经济研究,2008,25(6):40-41.
被引量:2
9
许欣烈.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4):62-65.
被引量:4
10
李靖.
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研究综述[J]
.经济经纬,2009,26(5):56-5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55
1
王会宗,赵丽丹,余依聪.
体育产业集聚与创新耦合协调及空间效应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4,47(2):39-60.
被引量:9
2
张青.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创新[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5):27-29.
被引量:22
3
詹建国.
我国不同类型城市体育用品流通组织的现状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15(4):8-13.
被引量:3
4
詹建国,黄俊亚,孙立平.
我国体育用品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447-449.
被引量:15
5
杨光.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体育用品制造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5):44-46.
被引量:3
6
李建设,童莹娟,裘琴儿,林建君,王志刚,徐海标,储小华,孙燕娟.
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调查报告[J]
.体育科学,2004,24(9):16-18.
被引量:19
7
姜启军,贺卫.
SA8000认证与中国企业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0):44-51.
被引量:53
8
罗赤平,郑志强.
体育用品产业结构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37-39.
被引量:11
9
李建设,裘琴儿,童莹娟,林建君,王志刚,徐海标,储小华,孙燕娟.
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599-1600.
被引量:19
10
李文臣.
国际劳工权益保护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J]
.中国工业经济,2005(4):23-29.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10
1
王加益.
浙江、广东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比较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22-25.
被引量:4
2
王加益.
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1):83-87.
被引量:2
3
王加益.
我国民营中小型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15-19.
被引量:5
4
吴平,杨明.
SA8000标准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发展研究[J]
.体育科学,2010,30(5):89-96.
被引量:9
5
吕庆华,杨京钟,朱苗.
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研究综述[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3):281-286.
被引量:7
6
吕庆华,杨京钟,朱苗.
体育用品产业:研究动态与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59-64.
被引量:2
7
刘瑾,杨明.
湖北构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研究——基于粤、闽、浙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启示[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6):566-571.
被引量:1
8
孔令夷.
中国体育用品产业运营战略因素评估与对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8):24-32.
被引量:6
9
李书娟.
体育用品制造业效率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4):318-322.
被引量:5
10
姚芳虹,曾元正,彭春,张弛,张锐.
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与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及空间溢出效应[J]
.经济地理,2024,44(4):142-14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45
1
王会宗,赵丽丹,余依聪.
体育产业集聚与创新耦合协调及空间效应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4,47(2):39-60.
被引量:9
2
邵颖.
足球俱乐部高额投入的价值链分析研究 ——以广州恒大为例[J]
.拳击与格斗,2017,0(8X):60-61.
3
杨一.
广东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J]
.大家,2012(18):220-221.
4
李俊丽.
我国体育产品品牌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J]
.企业经济,2010,29(8):104-106.
被引量:2
5
王大贵.
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瓶颈及其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90-93.
被引量:2
6
王自清.
外资利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5):24-27.
被引量:2
7
许玲.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结构问题研究[J]
.体育科学,2011,31(5):33-41.
被引量:26
8
李加鹏.
海西经济区建设对区域内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3):82-84.
被引量:1
9
费赟,杨明.
我国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实证研究——以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为例[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1):102-107.
10
朱成.
探讨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19):175-175.
1
刘英梅.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89-91.
被引量:1
2
白静.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深入发展的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31):351-351.
被引量:2
3
黄卓,程其练,周美芳.
中西部体育用品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9(9):64-68.
被引量:1
4
韩冰.
优势弱化与中国制造业发展[J]
.辽宁经济,2006(4):27-27.
被引量:1
5
颉梦宁,李风雷.
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0,26(6):145-147.
被引量:3
6
袁红林,刘哲.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路径及对策[J]
.江西社会科学,2011(11):82-87.
被引量:8
7
吴成军.
苍山县农产品的绿色营销[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3):74-74.
8
彭婧.
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2):28-30.
9
遵义市工能委课题组.
加速遵义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J]
.遵义科技,2013(1):3-13.
10
胡安舜,陈希凤,王长松.
金融支持青海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路[J]
.青海金融,2004(6):3-7.
体育文化导刊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