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八角果实及枝叶亚临界CO2萃取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缪剑华
郭勇
宋芸娟
肖培根
机构地区
广西药用植物园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0-1092,共3页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重大项目(2005BA901A09)
关键词
八角属
CO2萃取
化学成分
挥发油
亚临界
MS
GC
枝叶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缪剑华,Tel:(077)15601139,Fax:(077)15611352,E-mail:mjh1962@vip.163.com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016
同被引文献
634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9
参考文献
11
1
.中国药典[S]一部[M].,2005年版.6.
2
De M, De A K, Sen P, et al.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star anise (Illicium verum Hood. f. ) [ J]. Hytotherapy Res, 2002,16( 1 ) :94.
3
Isao Kouno, Yang C S, Takuya Morisaki, et al. Two new sesquineolignans from the bark of Illicium dunnianum [J]. Chem Pham Bull, 1991,39(10) :2506.
4
方玉珍,宋杰云,岑燕飞,曾万玲,谢达莎.
毒八角酸的镇痛作用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1):59-62.
被引量:50
5
黄建梅,杨春澍.
八角科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况[J]
.中国药学杂志,1998,33(6):321-327.
被引量:63
6
高彦祥,B.SIMANDI.
超临界CO_2萃取小茴香油的初步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1997,8(2):8-11.
被引量:9
7
曾健青,张镜澄.
液态及超临界CO_2萃取八角茴香油的研究[J]
.广州化学,1997(2):30-33.
被引量:30
8
赵钰玲,戚欢阳,李菊白,师彦平.
固相微萃取法结合GC-MS分析八角茴香中挥发性化合物[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6,12(1):20-25.
被引量:20
9
谢良,许时婴.
GC/MS分析八角茴香油[J]
.中国油脂,1997,22(5):43-45.
被引量:25
10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il of star anise, Chinese type (Illicium verum Hook. f. )[S]. ISO 11016:1999(E).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王昊阳,郭寅龙,张正行,安登魁.
顶空-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快速分析香精中挥发性化学成分[J]
.分析化学,2005,33(2):245-247.
被引量:11
2
王嘉琳,杨春澎,阎汝南,姚冰,杨宪斌.
闽皖八角果倍半萜内酯成分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4,29(9):693-696.
被引量:3
3
曾栋,陈波,姚守拙.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干柴胡药材中有机挥发物[J]
.分析化学,2005,33(4):491-494.
被引量:25
4
黄建梅,王嘉琳,杨春澍,许文蔚,杨永兰.
中国八角属三种果实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中草药,1994,25(10):551-552.
被引量:19
5
王嘉琳,杨春澍,达武荣,张超良.
地枫皮果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7):422-423.
被引量:7
6
邓晓军,杜家纬.
采用多次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拟南芥绿叶挥发性物质[J]
.生态学杂志,2005,24(8):970-974.
被引量:10
7
李林,宋立荣,甘南琴,陈伟.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水中异味化合物[J]
.分析化学,2005,33(8):1058-1062.
被引量:55
8
赵冲林,许大年.
采样管-固相微萃取法分析空气中的微量毒剂及相关化合物[J]
.分析化学,2005,33(8):1164-1166.
被引量:6
9
刘慧,杨春澍.
七种八角果实挥发油成分分析[J]
.植物分类学报,1989,27(4):317-320.
被引量:15
10
刘杨岷,王利平,袁身淑.
固相微萃取快速测定酱油中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J]
.中国调味品,2005,30(9):53-56.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016
1
郭勇,缪剑华,雷衍国,陈乾平.
正交实验优选八角茴香油的超/亚临界CO_2萃取工艺[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1):142-149.
被引量:6
2
李伟,曹庸.
八角茴香及其提取物莽草酸的研究进展[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7,24(3):1-5.
被引量:25
3
刘布鸣,林霄.
莽草酸的质谱学研究[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z1):469-470.
被引量:5
4
刘春红.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国内食品领域中的应用[J]
.生命科学仪器,2009,7(2):23-28.
被引量:21
5
王新平.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八角茴香中的8种微量元素[J]
.药物分析杂志,2005,25(3):336-338.
被引量:29
6
王琴,蒋林,温其标.
八角茴香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05(5):42-44.
被引量:23
7
王琴,蒋林,温其标.
八角茴香的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2005,30(5):18-22.
被引量:83
8
黄智波,刘布鸣,梁凯妮.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八角茴香油中茴香脑的含量[J]
.广西中医药,2005,28(3):56-57.
被引量:9
9
陈俊,辛俐华.
三七片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药师,2005,8(11):922-923.
被引量:3
10
蒋平,文永盛,吴艳辉,范耀.
五子衍宗丸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J]
.中国药师,2006,9(1):9-1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634
1
杨国,李鸿慧,金叶飞,董丽佳,莫亿伟,罗洁.
基于转录组分析白术倍半萜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J]
.植物生理学报,2019,55(12):1827-1838.
被引量:9
2
陈庄元,董立莎,曹佩雪,梁光义.
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中3种成分的变化及抑菌作用的比较[J]
.华西药学杂志,2008,23(2):135-137.
被引量:7
3
朱兰,冯芳,任杨帆,叶小敏,张璐璐.
多种色谱-波谱联用技术分析栀子厚朴汤中特征成分及其配伍前后的溶出变化[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40(5):426-430.
被引量:9
4
魏绣枝,何正洪,陆顺忠,石海平.
八角茴油出油率、组成、含量的分析[J]
.广西化工,1993,22(4):42-45.
被引量:3
5
赵俊丽,骆志成,武三卯,周晓黎,薛晓云,石磊,李文竹.
八角茴香挥发油抗念珠菌活性的体外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8):475-477.
被引量:46
6
孙景琦,冯秀华,孙墨溪,李蜀眉,布音.
小茴香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3,14(1):45-49.
被引量:6
7
王琴,蒋林,温其标.
八角茴香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05(5):42-44.
被引量:23
8
王琴,蒋林,温其标.
八角茴香的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2005,30(5):18-22.
被引量:83
9
白玫,戴文英,杨国玲,张玉萍,董君.
茴香醛抗真菌实验及临床治疗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6):364-366.
被引量:22
10
刘慧,杨春澍.
七种八角果实挥发油成分分析[J]
.植物分类学报,1989,27(4):317-320.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8
1
柴逸峰,朱臻宇,陈啸飞.
药物分析(Ⅱ)[J]
.分析试验室,2010,29(10):93-122.
被引量:1
2
汪洋,缪剑华.
工业上超临界CO2生产八角茴香油的方案比较[J]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4):400-405.
被引量:3
3
邹小兵,陶进转,喻彦林,孔娜.
微波水蒸气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0):238-240.
被引量:13
4
赵秀玲.
八角茴香天然活性成分最新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370-376.
被引量:33
5
阳小勇,唐荣平.
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8,43(8):194-195.
被引量:23
6
黄开顺,黎贵卿,安家成,李开祥.
八角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现状[J]
.生物质化学工程,2020,54(6):6-12.
被引量:20
7
陈博雯,李开祥,曾祥艳,黄开顺,梁文汇,陈迎迎,杨卓颖.
基于转录组的八角挥发油合成相关基因挖掘与分析[J]
.广西植物,2023,43(2):303-314.
被引量:4
8
严继猛,李凡,胡耀,盘道兴,王献,黄兴粉,朱德颜,钟正阳.
八角茴香油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养殖与饲料,2024,23(3):47-5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9
1
王乙淋,李宏宇,黄勇,黎理.
基于UPLC-MS/MS的八角叶代谢组分析[J]
.壮瑶药研究,2023(3):97-106.
2
蔡灵利,王炳志,莫秋华,李佳,肖昭理,杨星星,严义勇,王水树.
基于便携式质谱技术的八角中农药残留快检技术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24,49(1):333-339.
被引量:2
3
黄锁义.
八角研究的新进展[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0,31(2):82-85.
被引量:5
4
欧阳兆云,周冬梅,王春娟.
田阳种植圣女果的生态气候条件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2):60-63.
被引量:13
5
申东,沈强,潘科,郑文佳.
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1):67-70.
被引量:14
6
孙晨.
微波辅助提取食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11,24(7):5-7.
被引量:11
7
陶进转.
微波辅助加热及高温高压脱胶对剑麻纤维结构的影响[J]
.中国麻业科学,2012,34(1):19-21.
被引量:2
8
谢彤.
外国在美国的研究开发[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15(2):60-61.
被引量:1
9
赵秀玲.
八角茴香天然活性成分最新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370-376.
被引量:33
10
李瑞红,王宗义,仝其根.
不同提取方法制得茴香油的甄别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11):50-53.
被引量:10
1
林森,孙振军,刘红星,黄初升,何冬梅.
八角属植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2010,12(2):136-137.
被引量:5
2
邓华平,孙蕾,席忠新,李霞,陈程,孙连娜.
八角属植物中的C_6-C_3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1):8-13.
被引量:2
3
朱敏英.
超临界CO_2萃取棘茎楤木根皮挥发油的实验研究[J]
.安徽医药,2005,9(7):491-492.
被引量:8
4
陈华,张惠静,张梦军,肖正华.
正交试验优选山茱萸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及萃取物GC-MS分析的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1):1079-1082.
5
李国钟,李楠,张美华.
亚临界CO_2萃取枸杞子有效成分[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4(6):519-522.
6
李承伯.
八角茴香真伪鉴别[J]
.辽宁药物与临床,2001,4(3):132-132.
被引量:2
7
唐赛燕,欧阳玉祝,李佑稷,梅杰.
葛根中葛根素的CO2超临界萃取研究[J]
.农产食品科技,2009,3(2):33-35.
被引量:1
8
崔爱民,王桂兰,付静.
八角茴香与其伪品的鉴别[J]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6):513-513.
被引量:4
9
焦方文,刘玉红,王集会.
八角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2):192-194.
被引量:5
10
黄建梅,段磊,段天璇,马长华,薛云.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角属植物果实中原儿茶酸的含量[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2):110-112.
被引量:1
中国中药杂志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