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69-170,共2页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参考文献3
-
1乔晖.近十年教学技能研究综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1):112-117. 被引量:39
-
2于世华,谢树平.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5(4):36-39. 被引量:21
-
3[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
二级参考文献24
-
1张铁牛.教学技能研究的理论探讨[J].教育科学,1997(2):27-29. 被引量:41
-
2王云峰.对教学技能心理训练模式的再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105-113. 被引量:7
-
3赵平.利用微格教学手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C5):40-41. 被引量:2
-
4冷柏成.教学技能简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4,21(3):35-38. 被引量:1
-
5王邦雄,雷体南.微格教学中教学技能的分类、训练和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4):151-152. 被引量:4
-
6关伟,宁家庆.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案[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3):51-54. 被引量:1
-
7[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
8欧阳文.教师教学技能分解训练方法体系初探[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
9周红,董志澄,祝智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1999,14(5):67-73. 被引量:12
-
10宫洪福,王福来.采用“微格教学”手段 搞好教学技能训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1998,0(3):30-3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59
-
1叶潇潇,鲍秀梅.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路径之探究——基于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的思考[J].现代英语,2020(7):4-7.
-
2陆莲枝,李尚凤.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井”字型培养模式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4):107-108. 被引量:1
-
3陈旭,李雪梅,韩红艳.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变革的理论探讨及结构模式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6):28-31. 被引量:33
-
4李祎.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4):19-23. 被引量:47
-
5钱旭鸯,蔡铁权.教学过程设计——物理教学设计系列讲座之四[J].物理通报,2007,28(11):7-13.
-
6梁新艳.课堂观察支持的职前教师教学技能评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111-115. 被引量:4
-
7周剑辉,周跃良.教师教学能力协作式行动学习训练模式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3):65-68. 被引量:4
-
8高卫哲,马春兰.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88-89. 被引量:1
-
9张金刚.打造品牌赛事,提高教学技能——一种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方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9(2):59-61. 被引量:2
-
10李津蕾.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教学改革[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2):80-8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7
-
1王雁,马学颖.浅谈多元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151-152. 被引量:11
-
2常樱,王晓芬.多元教学模式下的文化整合与创新素质培养——数字平面设计课的多元化整合[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1):38-39. 被引量:3
-
3张林英,韩之俊.高校多元教学评价及差距分析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2008,27(3):119-122. 被引量:3
-
4杨小川.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247-248. 被引量:4
-
5谢书良.创设“多元”条件,激发学生潜能——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之感悟[J].计算机教育,2010(1):17-20. 被引量:9
-
6郭庆春,寇立群,孔令军,张小永,崔文娟.改进BP神经网络在预测房地产价格指数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17):149-149. 被引量:3
-
7杜淑女,王斌会.应用组合预测法对我国月度PPI的预测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1,27(13):13-15. 被引量:5
-
8冯成,王荫槐,陈光远.一种提高双基地雷达定位精度的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5,32(4):5-8. 被引量:5
-
9卢艳军.项目式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6(1):67-70. 被引量:21
-
10滕坤,张海丰.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转型发展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4):66-6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3
-
1刘波,沈岳,曾莹.创新实验室软件资源多元教学模式过程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2(8):95-98. 被引量:3
-
2石莉,陈诚,石梅.高校大学生项目式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建议——以安徽某师范大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3):91-94. 被引量:3
-
3石莉,陈诚,邵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2):112-1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
-
1刘波,沈岳,曾莹.计算机软件的创新教学策略与启示[J].计算机教育,2013(2):43-46. 被引量:5
-
2刘波,沈岳,戴小鹏,曾莹.大工程观视野下数据结构教与学创新实践探索[J].软件,2013,34(1):168-170. 被引量:7
-
3郝红军,綦良群,孙凯.基于资源协同的质量管理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32-34. 被引量:8
-
4唐进君,高凡,彭勇,姚松.大数据背景下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20(6):59-61. 被引量:5
-
5王盟,姚晗,彭非凡,李培峦.新冠疫情对高校线上实践教学质量影响的评价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38(9):10-13. 被引量:2
-
6闫涛,张楠,包含,朱浩,张星光.基于BP神经网络的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23,25(8):735-739. 被引量:1
-
7罗强,郭香妍,臧晓冬,杨俊恒.大数据背景下基于信息反馈的交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19):6-8.
-
8许晓军,宁凯.教学效果漏出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4,15(11):92-96.
-
9刘妍妍,许文聘,周林芳,刘志萍.一流专业背景下交通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进展,2022,12(4):982-987.
-
1孙健.如何提高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外资,2010(14):81-81.
-
2陈小梅.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11):122-122.
-
3王红.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好家长,2016,0(4):116-116.
-
4徐海晶.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6(1):79-82.
-
5徐会琦,景文豪.浅论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1999(7):36-36.
-
6张海军.说课提高教师教学效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5):152-153. 被引量:2
-
7况玲艳.浅谈“三课”制度提升教师授课水平[J].科技视界,2016(17):159-159.
-
8卢丽君.他让班级春意盎然——记夏邑县高级中学班主任卢春意[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6(11S):24-25.
-
9张庆家.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刍议[J].北方经贸,2000(2):283-284.
-
10赵桂香,孙继明,齐建辉.浅谈提升大学课堂效果的几个途径[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2):286-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