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光肩星天牛幼虫病原真菌──粉拟青霉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的天敌种类和自然死亡率调查研究,从罹病死亡的幼虫虫体上分离出一种真菌菌株,(编号为920909—Z26)做室内致病力测定,寄生死亡率达88.89%。再分离后,所得菌种与接种用菌种完全相同,经鉴定为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farinosus。此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5℃~25℃。
作者
王素英
赵蒙玲
时亚琴
机构地区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27,共2页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粉拟青霉菌
致病力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5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175
1
郑智礼,迟全元,刘英翠,任建中.
青杨天牛病毒保存与复制的研究[J]
.山西林业科技,2004,33(2):9-11.
被引量:1
2
孙绍芳,郭亚钢,唐永军,黄桂英,袁素蓉,冯文芝.
二斑栗实象生活史观察及粉拟青霉菌防治试验[J]
.中国森林病虫,2004,23(5):21-24.
被引量:3
3
陈军,杜孟芳,尹新明,王学聘,卢孟柱.
抗光肩星天牛苏云金芽胞杆菌Bt886菌株的分离及对毒蛋白编码基因的初步鉴定[J]
.林业科学,2004,40(5):138-142.
被引量:9
4
曹兵,宋丽华,徐锡增.
臭椿内含物对光肩星天牛取食、产卵的抑制作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5):15-18.
被引量:30
5
杨燕燕,李照会,王如刚,董宇奎.
异色郭公虫对柏肤小蠹捕食作用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4,36(6):40-42.
被引量:9
6
佟振亮,高文呈,曹琦,单继革,齐青山,王玉霞,雷继文,郑刚,张丽红.
芜菁夜蛾线虫对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侵染力的研究[J]
.生物防治通报,1993,9(4):173-175.
被引量:8
7
来燕学,李国平,王亚红,张毅丰,周永平.
苦烟制剂、BV制剂扑杀松墨天牛成虫及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J]
.江苏林业科技,2005,32(1):4-7.
被引量:12
8
汪章勋,黄勃,周权,樊美珍,李增智.
粉拟青霉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1):8-11.
被引量:10
9
王音,雷仲仁,张青文,问锦曾.
绿僵菌侵染小菜蛾体表过程的显微观察[J]
.昆虫学报,2005,48(2):188-193.
被引量:23
10
杨国昌,闫学琴,张摇钦.
树干打孔注药防光肩星天牛试验研究[J]
.内蒙古林业,2005(3):21-2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2
1
郭新荣.
光肩星天牛寄主空间生态位选择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6):89-91.
被引量:6
2
代拴发,刘巧娟,郭新荣,李晓明.
光肩星天牛发生与柳树内生真菌关系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08,32(4):81-83.
3
王素英,时亚琴,赵蒙玲,邹立杰.
肿腿蜂、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1999(1):39-42.
被引量:18
4
武亚敬,彭宏嫣,刘满光,李薇薇,陈霞.
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概述[J]
.中国林副特产,2010(3):98-101.
被引量:3
5
严彩霞,白瑞霞,田菲菲.
园林蛀干害虫的生物防治[J]
.河北林果研究,2010,25(4):389-393.
被引量:7
6
王素英,其其格,时亚琴,赵蒙玲,邹立杰.
不同病原菌对光肩星天牛致病力测定及应用技术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1999,18(5):22-24.
被引量:6
7
吕延华,夏金明,张宗耀,李全平,董彩虹,李文佳.
蝙蝠蛾幼虫感染粉棒束孢后的病症、组织病理变化及侵入途径[J]
.菌物学报,2018,37(3):314-324.
被引量:8
8
贺元川.
粉棒束孢研究进展[J]
.重庆中草药研究,2019,0(2):42-44.
9
宋文静,冯世鹏,韩日畴.
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的研发进展[J]
.环境昆虫学报,2020,42(2):237-256.
被引量:4
10
宋广伟.
杨树光肩星天牛的发生及其防治方法[J]
.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4):75-7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温发园,张永安,王玉珠,尹新明.
微孢子虫防治农业害虫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2005,31(3):5-10.
被引量:10
2
杨希,黄金水,何学友,康文通,李文宣,汤陈生.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J]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94-96.
被引量:25
3
周娜,姚圣忠,胡德夫,宋淑霞,翟金玲.
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育与应用研究进展[J]
.干旱区研究,2005,22(4):569-575.
被引量:45
4
张中,陈名君,胡飞,耿德贵,樊美珍,黄勃.
粉拟青霉几丁质酶产酶条件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3(3):402-405.
被引量:5
5
赵丽芳,王海林.
几种生态因子对粉拟青霉菌生长及产孢量影响的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08,37(1):15-19.
被引量:2
6
姚万军,杨忠岐.
人工繁殖管氏肿腿蜂的替代寄主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2008,24(3):220-226.
被引量:37
7
赵秀英,翟金玲.
张家口市园林树木害虫危害规律与防治对策[J]
.河北林果研究,2008,23(3):305-308.
被引量:7
8
康文通,汤陈生,梁农,陈水沯,黄金水,陈清良,陈金渭,何学友,杨希.
应用管氏肿腿蜂林间防治松墨天牛[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6):575-579.
被引量:33
9
代拴发,刘巧娟,郭新荣,李晓明.
光肩星天牛发生与柳树内生真菌关系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08,32(4):81-83.
10
秦凯伦,胡春祥,王忠杰.
不同药剂对哈尔滨市光肩星天牛的防治试验[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9):97-98.
被引量:16
1
张文勤.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和白僵菌主要生理特性及毒力的比较[J]
.福建林业科技,2000,27(1):43-45.
被引量:2
2
王素英,樊成远,田润明,时亚琴,陆群.
不同条件下粉拟青霉菌的生长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2,28(4):19-22.
被引量:3
3
吴文德,陈美娟,陈杜满.
应用粉拟青霉防治南方马尾松毛虫初探[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3,13(2):176-183.
被引量:1
4
陈杜满,江涛,黄耀坚.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白僵菌的生理特性和毒力[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14(3):225-228.
被引量:6
5
覃丰全,闫国增,贺伟,王金利,陶万强.
用球孢白僵菌和粉拟青霉防治美国白蛾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2):140-145.
被引量:9
6
常绍慧,高福颖,高乐.
粉拟青霉菌对鹌鹑安全性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11(4):88-92.
被引量:1
7
郎杏茹,孙普,吴建宁,张娟.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交配试验初报[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A12):58-60.
被引量:9
8
鲁绪祥.
枣粘虫克星——粉拟青霉菌[J]
.安徽林业,1996(3):25-25.
9
武觐文.
应用粉拟青霉防治松毛虫[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23(3):438-445.
被引量:12
10
赵丽芳,王海林.
几种生态因子对粉拟青霉菌生长及产孢量影响的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08,37(1):15-19.
被引量:2
森林病虫通讯
199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