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论隐喻及其汉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很浓的地方文化色彩,因而也常常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的角度讨论隐喻生成机制及其汉译方法。
作者
张红梅
机构地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宿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4-55,90,共3页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能指
所指
符号
隐喻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作者简介
张红梅(1980-),女,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李美霞,唐琪瑶.
符号 隐喻 文化[J]
.外语教学,1999,20(1):62-66.
被引量:16
2
(法)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著,王东亮等.符号学原理[M]三联书店,1999.
共引文献
15
1
郭连锋,王红利.
谈汉字符号与教育的关系[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3):52-54.
2
陶文好.
论隐喻的层次——以方位介词up和in为例[J]
.外语教学,2001,22(6):56-61.
被引量:30
3
刘艳芳.
隐喻与跨文化交际误读[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6):103-106.
被引量:2
4
蒲松龄.
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6):147-148.
5
吕念.
简析网络语言的发展与特点[J]
.考试周刊,2009(8):39-40.
被引量:2
6
吕红周.
隐喻生成机制的符号学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2):44-47.
被引量:9
7
高丽娟.
网络语言说略[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2(2):61-63.
被引量:9
8
孙毅.
跨语言饮食隐喻异同的哲学-文化双轴渊源摭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4):137-143.
被引量:16
9
熊小玉,喻小霞.
江西红色音乐在新时期的创承与发展[J]
.中国音乐学,2020(3):121-127.
被引量:22
10
王晓露,薛亚红.
多模态隐喻符号链动态生成理路——以《云南密码》中“家庭隐喻”为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3):119-125.
1
雷卿.
隐喻理解的认知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4):85-88.
被引量:8
2
吕红周.
隐喻生成机制的符号学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2):44-47.
被引量:9
3
丁宇婵.
网络语言“囧”及其衍生字的隐喻机制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8):85-87.
4
陈放.
跨文化意识与语言翻译关系论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3):61-63.
被引量:1
5
郑立华.
口语与书面语关系论——文字仅仅是记录口语的符号吗?[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1):25-28.
被引量:3
6
张积家.
汉字词认知过程中整体与部分关系论[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4(3):91-94.
被引量:13
7
黄忠廉.
“信达雅”与“达旨术”关系论[J]
.外语学刊,2013(6):80-84.
被引量:12
8
傅冰.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综观[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6):83-86.
被引量:2
9
邢燕萍,毕劲松,吴永社.
汉字的文化内涵[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4(2):25-29.
被引量:1
10
陈桦,顾琰,左瀚.
手势与言语的关系论——兼谈对认知语言学的启示[J]
.外国语,2013,36(5):50-58.
被引量:6
宿州学院学报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