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阿细跳月"、"撒尼大三弦舞"是云南彝族阿细支、撒尼支的传统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阿细跳月"、"撒尼大三弦舞"已由原来的婚恋乐舞活动变为各阶层群众共同参与的娱乐性乐舞活动。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旅游业与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得"阿细跳月"、"撒尼大三弦舞"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由此带来了阿细人、撒尼人对"阿细跳月"、"撒尼大三弦舞"谁是原型谁是非原型的争议。由于"阿细跳月"、"撒尼大三弦舞"在音乐、舞蹈和文化功能上都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同时,借助于其他的音乐分析手段如"申克分析法"和"简化还原"的思路能够更加有效的归纳出"阿细跳月"、"撒尼大三弦舞"的音乐、舞蹈共性和深层结构特征。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100,144,共13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作者简介
解珺然(1978-),女,文学硕士,200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