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被引量:18

Chinese Reflections on Modernity around the Time of World War I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欧战后的欧洲,人们对社会文化危机的反省有两个取向: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一是反省现代性,集中表现为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批判理性对人性的禁锢,转而强调人的情感、意志与信仰。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思潮东渐的研究成果丰硕,而有关反省现代性思潮在中国的反响却鲜有学者关注。事实上,忽略了后者,我们对于包括新文化运动在内的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理解与把握,就不可能是准确的。 In post-WWI Europe,reflections up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risis took two approaches:proletarian revolution represented by Marxism,and meditation upon modernity manifested in the rise of an irrationalism that criticized rationality as fettering human nature and stressed man's emotions,will and beliefs.In contrast to the large corpus of findings by Chinese researchers on Marxism and socialism,schools of thoughts that meditate on modernity have been left unexplored in China.If we neglect this approach,we can never gain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including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作者 郑师渠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106,共25页 Historic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7

  • 1马文·佩里(Marvin Perry)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胡万里,王世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454,455页.
  • 2《可选择的现代性》,陆俊,严耕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页
  • 3《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页.
  • 4《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1,5,121页.
  • 5《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页.
  • 6陈嘉明.中国现代性研究的解释框架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3):1-3. 被引量:20
  • 7《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54页.
  • 8坚瓠.《本志的二十周年纪念》[J].东方杂志,1924,21:1-1.
  • 9杜亚泉.《精神救国论(续二)》,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4,55页.
  • 10杜亚泉.《论社会变动之趋势与吾人处世之方针》,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289页.

二级参考文献113

共引文献204

引证文献18

二级引证文献8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