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激励约束机制探讨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因工作和政策因素,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复耕或敷衍情况。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本文从农户角度提出了使其持续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激励约束机制。
作者
蒋宏飞
机构地区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出处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1,共4页
Rural Economy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激励约束机制
农户
分类号
F320.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作者简介
蒋宏飞,硕士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876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4
1
[美]迈克尔·托达罗.发展经济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5-36.
2
王照平,杨珺,杨超.
国内外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与比较[J]
.当代经济,2006,23(05X):91-93.
被引量:8
3
高进云,乔荣锋.
退耕还林还草地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张家口地区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132-134.
被引量:6
4
程默.
“后退耕时代”亟待管理制度创新——陕北退耕还林(草)的调查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5):417-420.
被引量:7
5
王闰平,薛建军.
对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运行机制的全面探讨[J]
.生产力研究,2002(6):121-122.
被引量:1
6
王玉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政策选择[J]
.乡镇经济,2005,21(1):20-23.
被引量:8
7
胡玉山,邓华锋,郑小贤.
河北省沽源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调查[J]
.林业资源管理,2006(4):37-40.
被引量:4
8
米文宝,刘小鹏,王亚娟.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91-94.
被引量:24
9
孟全省.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分析及其调整思路[J]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1):30-34.
被引量:16
10
张福民,梁丽霞.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思考[J]
.林业经济,2006(10):27-3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54
1
贾卫国,周辉.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研究[J]
.林业建设,2004(6):3-7.
被引量:7
2
李文华.
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退耕还林问题[J]
.今日国土,2004(10):15-16.
被引量:6
3
李文刚,罗剑朝,朱兆婷.
退耕还林政策效率与农户激励的博弈均衡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5-18.
被引量:19
4
米文宝,刘小鹏,王亚娟.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91-94.
被引量:24
5
黄瑶.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加快后续产业发展[J]
.国土绿化,2005(2):12-12.
被引量:12
6
秦建明,陈程.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历史发展阶段及其政策演变[J]
.农业技术经济,2005(1):58-63.
被引量:19
7
谢六英,王万山.
退耕还林政策需建立协调机制[J]
.农业经济,2005(5):52-53.
被引量:1
8
刘燕,周庆行.
退耕还林政策的激励机制缺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104-107.
被引量:41
9
皮尔斯 沃福德.世界无末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80-81.
10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讲义[J].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87,(50):13-13.
共引文献
876
1
刘嘉尧.
生态补偿实践中的人文向度与生态文明——以甘肃省甘南州MQ县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20(1).
被引量:1
2
赵茂林,程昌胜.
二氧化碳减排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3):317-328.
3
胡运禄,张明善.
我国民族地区湿地生态价值核算与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22,33(2):220-228.
被引量:4
4
丁斐,庄贵阳,朱守先.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需求与发展方向[J]
.江西社会科学,2021(3):59-69.
被引量:15
5
刘蓓.
完善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J]
.边缘法学论坛,2020(2):62-64.
被引量:1
6
周颖,杨秀春,徐斌,金云翔.
我国防沙治沙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特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0(1):123-131.
被引量:12
7
李树茁,高博发,李聪,黎洁.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保护、发展与福祉问题——一个跨学科研究框架的提出与应用[J]
.公共管理学报,2021(2):23-33.
被引量:7
8
刘克英.
论高效生态产业的演进及组织[J]
.生态经济,2004,20(S1):157-159.
9
吴燕红,曹斌,杨进峰,于夫,高芳,夏建新.
我国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利用补偿模式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2):77-83.
被引量:4
10
杜受祜,丁一.
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2):29-34.
被引量:30
同被引文献
54
1
谢晨,张坤,王佳男,聂杨.
退耕还林动态减贫: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共同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21(5):18-37.
被引量:30
2
李丽莉,俞剑,张忠根.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回顾与展望——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36-50.
被引量:25
3
冷晨昕,周晓时,吴丽丽.
人力资本对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分数响应模型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J]
.经济问题探索,2021(2):38-48.
被引量:5
4
吴涛,彭道黎,谢晨,黄东,袁梅,彭伟.
退耕还林政策10年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大学生农户问卷调查总报告[J]
.经济研究参考,2011(67):11-37.
被引量:13
5
Haiqing Zhang,Linxiu Zhang,Renfu Luo,Qiang Li.
Does Education Still Pay Off in Rural China:Revisit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on Off-farm Employment and Wages[J]
.China & World Economy,2008,16(2):50-65.
被引量:8
6
何明骏,郑少峰,李桦.
退耕还林(草)政策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21-26.
被引量:14
7
王兵,鲁绍伟.
中国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2):417-425.
被引量:123
8
陈金海,胡健全.
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
.华东森林经理,2010,24(2):1-5.
被引量:26
9
王宁,翟印礼.
生态林与经济林个体经营者风险偏好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2(10):88-95.
被引量:9
10
黄斌,徐彩群.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J]
.中国农村经济,2013(1):67-75.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1
1
陈津志,戴靖怡,周伟.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农户经济林经营行为的影响——基于退耕还林政策调节效应的分析[J]
.林业经济,2023,45(2):20-4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罗龙泉,任琳,林玉芳,高建中.
新一轮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与消费的影响[J]
.林业经济问题,2023,43(3):250-259.
被引量:2
2
李璐,刘强,吴伟光.
合作社嵌入对林农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J]
.林业经济问题,2023,43(3):318-326.
3
张自强,黄敏.
老龄化、要素配置与农户集体林种植决策[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4,23(1):91-100.
被引量:2
4
万丰华,陈思静.
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居民生育意愿[J]
.人口与发展,2024,30(2):26-38.
被引量:6
5
卢素兰,丛海龙,钟海霞.
非农就业对农户经济林经营行为的影响[J]
.林业经济问题,2024,44(1):68-79.
6
杨佳美,洪燕真,朱学瑞,陈思莹,陈吕泽,廖雯雯.
双规模经营对林农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福建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实证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24,44(3):239-249.
1
武瑞芳,潘俊香.
浅谈依靠科技支撑巩固退耕还林成效[J]
.山西林业,2005(3):13-14.
2
马艳霞.
探析宁夏隆德县退耕还林成效[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5(5):15-15.
3
曹庭珠,杨朝兴.
完善政策措施 不断提高区域退耕还林成效——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县)退耕还林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绿色财会,2006(5):39-41.
4
高治江.
贵定县退耕还林成效及巩固成果措施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09(13):386-387.
被引量:1
5
谢克锋.
徽州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安徽林业科技,2016,42(1):46-48.
被引量:1
6
于凡.
基于农户角度的吉林省农业服务业需求分析[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11):346-347.
被引量:1
7
潘爱华,丁雅雯,劳成杰.
泰州市“农超对接”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农户”角度为视角[J]
.价值工程,2014,33(12):11-12.
8
艾廷彪.
浅论退耕还林树种选择[J]
.绿色科技,2014,16(12):33-34.
被引量:5
9
黄洁.
退耕还林成效及存在问题探析——以海原县为例[J]
.统计与经济,2015,0(3):45-46.
10
毛志明.
武胜县退耕还林成效与后续成果巩固之思考[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0(11):36-37.
农村经济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