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果蔗生产现状与健康发展对策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广西果蔗生产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果蔗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作者
余坤兴
谭芳
李松
戴友铭
莫磊兴
刘丽敏
刘红坚
高宁芝(编校)
机构地区
广西甘蔗研究所
不详
出处
《广西蔗糖》
2007年第4期14-17,20,共5页
Guangxi Sugarcane & Canesugar
基金
广西农科院院基金项目
关键词
果蔗
现状
发展
对策
分类号
S566.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3
参考文献
5
1
吴松海,李海明,李瑞美,吴水金.
漳州市果蔗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福建热作科技,2004,29(4):36-37.
被引量:2
2
李瑞美,林一心,潘世明,李海明,吴松海.
浅析福建省无公害果蔗的发展[J]
.福建农业科技,2003,34(6):36-37.
被引量:4
3
韦文科.
果蔗脱毒种苗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及建议[J]
.中国糖料,2002,24(3):41-43.
被引量:8
4
王伦旺,王天算,贤武,谭裕模,庞天,黄成丰.
果蔗茎尖脱毒组培苗及其种茎生产性能研究初报[J]
.甘蔗(福建),2002,9(2):42-45.
被引量:18
5
茅林春,刘卫晓.
甘蔗采后生理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0,33(5):41-45.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上海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
大连轻工学院 等.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86.119-120,173,177.
3
楼纯菊.酒精含量测定方法比较[J].化学通报,1984,24(5):235-236.
4
李正民 等.无公害安全食品生产技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5
Seung Shick S,Food Biotechnology,1997年,6卷,4期,265页
6
Fereidoon S,Critical Reviews Food Science Nutrition,1993年,33卷,6期,501页
7
上海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1985年,137页
8
楼纯菊,化学通报,1984年,5期,235页
9
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分析,1986年,119页
10
曹禄乃,胡和益,楼朝斌.
高效果蔗生产十个问答[J]
.甘蔗糖业,2000,29(3):26-28.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39
1
路贵龙,仇晓玉,连玉珍.
不同方式贮藏对果蔗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2):123-128.
2
王伦旺,许红,杨荣仲,梁辛.
蔗区养牛业调查报告[J]
.广西农学报,2006,21(6):40-42.
被引量:2
3
林一心,吴松海,潘世明,李瑞美,李海明.
福建省果蔗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海峡科学,2013(1):49-54.
被引量:6
4
吴松海,李海明,李瑞美,吴水金.
漳州市果蔗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福建热作科技,2004,29(4):36-37.
被引量:2
5
吴凯朝,唐军,黄诚梅,苏俊波,李杨瑞,叶燕萍.
果蔗脱毒苗田间叶绿素荧光和群体冠层结构[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5,1(2):18-20.
被引量:4
6
王伦旺,谭裕模,贤武,庞天.
健康种苗技术在果蔗优质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6):572-574.
被引量:7
7
周明强,易代勇,班秀文,龚德勇,刘凡值.
甘蔗脱毒种茎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44-46.
被引量:9
8
何炎森,李瑞美.
甘蔗花叶病研究现状[J]
.中国糖料,2006,28(1):47-49.
被引量:15
9
石贵玉,陈明媚.
果蔗鲜切后保鲜技术及其生理特性变化[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4):290-292.
被引量:2
10
郑琪,邢海,孙叶芳,赵虎,褚剑峰,沈国强.
果蔗脱毒组培苗速生配套栽培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2007,48(2):148-1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2
1
田兴泽.
“果蔗+黄豆”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J]
.广西热带农业,2009(2):28-30.
被引量:1
2
易代勇,周正邦,朱文华,李向勇,王代谷.
贵引07-15等果蔗新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的分析评价[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S2):74-77.
被引量:6
3
林一心,吴松海,潘世明,李瑞美,李海明.
福建省果蔗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海峡科学,2013(1):49-54.
被引量:6
4
史卫东,杨翠芳,杨丽婷,琚茜茜,罗海玲,康红卫,张力.
15个芥蓝的表型多样性和SCoT多态性评价[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34(3):615-621.
被引量:17
5
李瑞美,林一心,潘世明,李海明,吴松海,吴水金.
浅析果蔗无公害生产、保鲜及深加工技术[J]
.甘蔗(福建),2004,11(3):34-36.
被引量:13
6
王子琳,郭陈福,王水琦,潘世明,曾东火.
果蔗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初步研究[J]
.甘蔗(福建),1995,2(1):46-49.
被引量:11
7
杜一丰,楼朝斌,俞金龙.
大棚果蔗——蔬菜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技术[J]
.甘蔗糖业,2005,34(4):19-20.
被引量:2
8
黄启元,曾招圣,肖康华.
大棚春提前早辣椒套种果蔗双高模式栽培技术[J]
.当代蔬菜,2005(10):26-26.
被引量:1
9
谭显平.
我国水果型甘蔗栽培技术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上)[J]
.甘蔗糖业,2005,34(5):8-12.
被引量:6
10
郑宏海,张瑞翔,费鸣毅,赖朝晖,陈宏明.
薄膜气调法在果蔗贮藏保鲜中的应用[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72-7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余坤兴,杨柳,刘俊仙,李松,方锋学,杨丽涛,李杨瑞.
白玉蔗组织培养研究[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1927-1933.
被引量:5
2
王继华,曹干,张剑亮,王丽,吕冰.
我国果蔗产业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
.甘蔗糖业,2013,42(5):56-61.
被引量:32
3
李松,刘红坚,刘俊仙,杨柳,刘丽敏,淡明,余坤兴,卢曼曼,刘欣,何毅波.
桂果蔗1号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学报,2015,46(9):1561-1566.
被引量:12
4
刘俊仙,熊发前,刘欣,刘丽敏,罗丽,刘红坚,余坤兴,淡明,卢曼曼,何毅波,李松.
果蔗拔地拉及其芽变株系的SCoT、BPS和URP联合分子鉴定[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35(1):190-197.
被引量:6
5
李松,刘欣,何毅波,卢曼曼,刘红坚,刘俊仙,刘丽敏,余坤兴.
桂果蔗1号脱毒健康组培苗繁种技术[J]
.中国种业,2017(7):74-76.
被引量:1
6
李松,何毅波,卢曼曼,刘红坚,刘俊仙,刘丽敏,余坤兴,刘欣.
种植密度对桂果蔗1号产量性状及商品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7(4):78-83.
被引量:2
7
刘许辉,杜希夷,贾清云,莫星煜,毛凤玲,黄幸,邱巧玲,文爱忠.
桂北果蔗甘蔗杆状病毒的分子检测与分析[J]
.作物研究,2019,33(3):234-236.
二级引证文献
53
1
张林,赵广宇.
101例脑梗塞临床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00,12(3):48-49.
被引量:2
2
康德贤,王益奎,王红,宋利娜,李文嘉,曹振木.
辣椒不育系子叶愈伤诱导过程中减少褐化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4,27(5):2066-2070.
被引量:4
3
黄诚梅,曹辉庆,魏源文,邓智年,潘有强,李杨瑞.
黑皮果蔗(Badila)节间蔗糖质量分数及其关键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5,24(1):119-122.
被引量:1
4
刘欣,刘丽敏,刘红坚,淡明,刘俊仙,卢曼曼,何毅波,李松.
桂果蔗1号商品性质量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5(1):14-16.
被引量:8
5
张毅,金月龄,杨世佳,鲍菊,冯明友,陈瑾.
免少耕栽培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5(1):17-18.
6
卢庆伟,庞天,宋福龙.
坡地果蔗高产优质综合管理技术浅析[J]
.南方农业,2015,9(36):23-25.
被引量:2
7
王建康,李小玲,陈海宁,胡兆平.
硅钙钾镁肥对果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甘蔗糖业,2016,45(4):42-45.
被引量:12
8
陈明辉,张志录,程世平,黄杏,张保青.
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种果蔗膜脂过氧化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6(6):53-57.
被引量:5
9
彭自冲,刘欣,李松,何毅波,余坤兴,刘红坚.
“桂果蔗1号”试种表现——以广西宾阳蔗区为例[J]
.广西农学报,2016,31(4):23-25.
被引量:1
10
熊发前,刘俊仙,贺梁琼,韩柱强,黄志鹏,唐秀梅,蒋菁,钟瑞春,吴海宁,李忠,罗赛云,唐荣华,何新华.
花生LTR和MITE转座子及其分子标记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2017,15(2):640-647.
被引量:13
1
王荣华,王维成,刘珣,汤晓昀.
关于新疆甜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
.中国糖料,2014,36(4):86-89.
被引量:17
2
吴松海,何云燕,郑家祯,李海明,林一心.
福建省果蔗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福建农业科技,2013,44(12):62-63.
被引量:4
3
雷石富.
贵州果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广西蔗糖,2010(1):12-14.
被引量:3
4
王文华,何伯伟.
“温联果蔗”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甘蔗(福建),2004,11(3):46-49.
被引量:1
5
辛术贞,刘建华,杨建,陈莉,邓益华,张晋锐.
川渝地区甜城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糖料,2015,37(6):58-59.
被引量:2
6
刘德强.
义乌市果蔗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369-370.
被引量:3
7
王继华,曹干,张剑亮,王丽,吕冰.
我国果蔗产业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
.甘蔗糖业,2013,42(5):56-61.
被引量:32
8
赵小腾,叶会刚.
洋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
.汉中科技,2012(6):6-7.
9
吴松海,李海明,李瑞美,吴水金.
漳州市果蔗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福建热作科技,2004,29(4):36-37.
被引量:2
10
吴松海,张树河,林一心.
发展福建省果蔗产业 实现循环低碳农业[J]
.广西热带农业,2010(4):48-50.
被引量:3
广西蔗糖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