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兼论心智与语言的关系 被引量:12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兼论心智与语言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中的"滞留"(Retention)概念,在他十多年的时间现象学研究中有一个形成并在含义上变化发展的过程。它最后得到确定,并被用来标识内时间意识中的一个特殊意向,从而自身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回忆"。除此之外,胡塞尔在研究文稿中的相关思考以及对此概念使用的历程,也可以用来指证心智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 The conception of Retention in Husserl's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time - consciousness, has formed and developed over the decades of his meditating and articulating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time. Finally, it got fixed, and is used to denote a special intent in internal time - consciousness, so as to differ from the "recollection" in the common sense. Furthermore, Husserl~ relevant thoughts in his manuscripts and the process of his usage of this conception, may attest to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 and language.
作者 倪梁康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9,共8页 Modern Philosophy
基金 教育部2006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研究成果
关键词 滞留 回忆 时间意识 思维 语言 Retention Time-consciousness Remember Thinking Language
作者简介 倪梁康(1956-),江苏人,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中西哲学比较。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埃德蒙德·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Zur Phanomenologie des inneren Zeitbewuβtseins (1893 -1917), hrsg. von Rudolf Boehm ),海牙,1966年,第195页.第276页.
  • 2“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即将发表)
  • 3St.平克.《语言本能--心智如何创造语言》,洪兰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章:“思想的语言”.
  • 4St.平克.《语言本能--心智如何创造语言》,洪兰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节:“内时间意识:第二种意向性”.
  • 5J.R.门施.“胡塞尔的未来概念”.载于.《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艺术现象学·时间意识现象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138-166页.
  • 6D.洛马尔.《前摄‘前摄’了什么?--论胡塞尔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中对前摄的分析》,载于.《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艺术现象学·时间意识现象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167-190页.
  • 7《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的第16节.
  • 8J.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 9《胡塞尔全集》第十卷,《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第333页第23行,以及该页的编者注2.
  • 10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七章“思维和言语”.

共引文献32

同被引文献117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