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社会地理学视角对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运用实证主义方法,以社会调查为基础手段,结合韦伯学派的住房阶级分析的理论,对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这一社会群体的居住区位、居住环境、居住格局、居住质量等展开全方位、多维度、翔实的透视与分析,提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空间剥夺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作者
孟庆洁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地理系
出处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04-107,共4页
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上海市
流动人1:2
居住区位
居住质量
分类号
K901.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作者简介
孟庆洁(1970-),辽宁朝阳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地理系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1
[美]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奇.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王春兰,丁金宏,杨上广.
大城市青年农民工的就业特征及存在的若干问题——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3):111-117.
被引量:19
3
孙常敏.人口的流动、城市的空间分布与可持续发展-上海流动人口的现状和趋向分析[EB/OL].http://www.popinfo.gov.cn
4
顾朝林.城市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
Sennett,R. The Conscience of the Eye: The Design and Social Life of Cities,Knopf, New York. 1990.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谢维和.
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J]
.青年研究,1998(2):1-8.
被引量:8
2
蒋亚奇.
论企业职业培训和发展培训的实施方略[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1(8):27-30.
被引量:4
3
张华.
2005-2020:中国青年就业三大难题与突围之路[J]
.中国青年研究,2005(3):15-22.
被引量:13
4
张娟,张丽宾.
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解读[J]
.今日中国,2005,54(7):25-26.
被引量:4
5
陈星博.
区隔与阻断:青年农民工的“问题化”倾向——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转型过程问题的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03(4):1-8.
被引量:7
6
柯卉兵.
西方国家青年就业保障计划[J]
.中国青年研究,2004(3):128-134.
被引量:7
7
景晓芬.
“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
.甘肃理论学刊,2004(2):20-24.
被引量:132
8
申培轩.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3):375-380.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24
1
杜丽红.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及其管理[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1):89-92.
被引量:4
2
汪勇,郭文亮.
公民意识诘难青年农民工及其培养刍议[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48-52.
被引量:4
3
赵永乐,张新岭,俞宪忠.
农民工就业能力研究[J]
.调研世界,2007(11):20-23.
被引量:15
4
张新岭.
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开发刍议[J]
.人口与经济,2008(2):23-27.
被引量:31
5
郭文亮,汪勇.
公民意识诘难青年农民工及其培养刍议[J]
.理论与改革,2008(2):78-80.
被引量:4
6
汪勇.
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之困境探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29(3):119-122.
被引量:9
7
刘苏衡,张力民.
武汉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3):84-87.
被引量:4
8
曾晋莹,李锡元.
农民工培训由谁买单[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8):42-44.
被引量:7
9
朱力,赵璐璐,邬金刚.
“半主动性适应”与“建构型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模型[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4):4-10.
被引量:32
10
王文波,郭寒颖,张超.
返城青年农民工动态走向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1):97-100.
同被引文献
49
1
詹永富.
上海市流动人口增长原因综合分析[J]
.南方人口,1998,13(3):28-32.
被引量:1
2
文军.
论我国城市劳动力新移民的系统构成及其行为选择[J]
.南京社会科学,2005(1):54-58.
被引量:40
3
杜立捷.
浅析上海市近年来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政策变迁[J]
.南方人口,2004,19(4):30-38.
被引量:6
4
俞宪忠.
人口流动规律及其政策含义[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117-121.
被引量:19
5
彭希哲.
有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再思考[J]
.南方人口,2001,16(1):10-15.
被引量:10
6
郭开怡.
流动人口自组织论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5-108.
被引量:7
7
许庆,封进.
外来劳动力,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以上海为例[J]
.开放导报,2005(4):13-22.
被引量:6
8
徐玮,宁越敏.
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流动人口动力机制新探[J]
.人口研究,2005,29(6):47-55.
被引量:15
9
康雯琴,丁金宏.
大城市开发区流动人口居住特征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05,12(6):43-46.
被引量:32
10
郭永昌,丁金宏,孟庆艳.
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形态与居住空间变动机理——以上海闵行区为例[J]
.南方人口,2006,21(3):40-45.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耿慧志,沈丹凤.
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影响机制[J]
.城市规划,2009,33(12):21-31.
被引量:11
2
李磊.
青年新移民定居行为的城市个案研究——基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区青年新移民访谈[J]
.城市观察,2011(5):155-163.
3
张广利,张瑞华.
城市外来人口“身份-认同”研究的范式转换——从“制度建构”范式到“文化场域实践”范式[J]
.山东社会科学,2012(5):64-69.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武正华,陈岱云.
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状况调查与对策思考——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J]
.探索,2013(1):155-160.
被引量:7
2
沈文捷,风笑天.
城里的农村媳妇:农村女性婚姻移民的城市适应[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2(2):84-90.
被引量:7
3
刘志平,张萌.
城市化发展、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分化与城市农民工居住空间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
.科学发展,2013(3):72-79.
被引量:1
4
高春凤.
社区文化视角下流动人口融入的路径思考[J]
.管理观察,2013(33):114-116.
被引量:1
5
蒋丽,吴缚龙.
2000-2010年广州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变动与对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14,29(5):15-21.
被引量:21
6
唐兴军,王可园.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困境——与张泉先生商榷[J]
.探索与争鸣,2014(5):39-42.
被引量:6
7
唐兴军.
信任缺失: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建构与政治认同[J]
.当代青年研究,2014(3):17-22.
被引量:2
8
申明锐,张京祥,于涛.
“边缘化”与“游牧性”:扬州拖砖人社区的社会空间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5,22(2):36-43.
被引量:2
9
李蔚,刘能.
外来流动人口的身份建构[J]
.重庆社会科学,2015(3):34-40.
被引量:4
10
董敬畏.
流动人口文化认同的过程、困境及消解[J]
.江汉学术,2015,34(4):49-53.
被引量:2
1
贺璋瑢.
粤东梅州客家人民间信仰初探[J]
.经济社会史评论,2016(3):88-97.
被引量:1
2
马斌,陈晓明.
明清苏州会馆的兴起——明清苏州会馆研究之一[J]
.学海,1997(3):97-101.
被引量:3
3
张秋升,高希中.
刘大年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思想与实践[J]
.齐鲁学刊,2014(6):44-50.
4
付火水,罗亨江.
历史地理学视角中的景德镇陶瓷生产[J]
.中国陶瓷,2008,44(3):46-48.
被引量:4
5
徐志浩.
兴起学习“三个代表”新高潮 提高市民居住质量——陈良宇视察“平改坡”、廉租房和中低价住宅建设[J]
.上海住宅,2003(7):6-7.
6
姚延敏.
小城镇建设的一个大动作——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答记者问[J]
.建设科技,2003(2):77-78.
7
张文忠,刘旺,李业锦.
北京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布与居民居住区位偏好[J]
.地理研究,2003,22(6):751-759.
被引量:113
8
沈洁.
当代中国城市移民的居住区位与社会排斥——对上海的实证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6,23(9):10-18.
被引量:15
9
李君.
论农户居住区位选择的“场势效应”与调控[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6):708-711.
被引量:5
10
王国良.
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4):103-106.
被引量:3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