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三围立体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水稻分蘖规律,在田间采取大等边三角形加小等边三角形的栽培模式,可实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进而增强水稻田间通气性和透光性,提高水稻田间温度,使水稻健壮生长,从而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有效分蘖),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产物,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并协调个体与群体发展的库、流、源之间的矛盾,进而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最终获得高产。
作者
张兆麟
机构地区
云南省永胜县种子管理站
出处
《中国稻米》
2007年第6期55-56,共2页
China Rice
关键词
水稻
薄膜育秧
三围立体栽培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7
1
袁伟玲,曹凑贵,程建平.
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05,44(2):24-25.
被引量:22
2
金军,薛艳凤,于林惠,李伟,徐丹,羌勋良.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J]
.中国稻米,2006,12(6):31-33.
被引量:44
3
凌启鸿 蔡建中 苏祖芳.水稻茎秆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及其应用的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2,3(3):7-16.
4
贺平,易明权,吕泽林.
杂交中稻稳促攻栽培原理及关键技术[J]
.耕作与栽培,1997,17(6):21-24.
被引量:7
5
夏冰,阳树英,刘清波.
生态因子对水稻叶片光合生理功能的影响综述[J]
.作物研究,2008,22(2):140-142.
被引量:15
6
蒋仕模,袁雨晴,范辉,谢成宜.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试验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8,28(3):23-23.
被引量:6
7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被引量:2181
8
程建平,罗锡文,樊启洲,张集文,吴建平,王在满,臧英.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1):1-5.
被引量:139
9
姚支农,付国林,李定超.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0,30(2):40-40.
被引量:23
10
龚金龙,张洪程,李杰,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李德剑,华正雄,沙安勤,周有炎,罗学超,刘国林.
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及系统理论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2010,24(4):417-424.
被引量:75
引证文献
5
1
李文淑,曹英,吴利森,龚吉和,唐新媛,吕泽林,王育蓉.
几种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3(9):49-52.
被引量:5
2
宋祥云,吕泽林,范昭能.
三围立体栽培对水稻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15,32(4):38-39.
被引量:1
3
胡泽棋,吕泽林,曾世清,黄恩齐.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5,35(5):42-44.
被引量:6
4
刘玉兰,陈殿元,张殿双,范文忠,李新江,张国印.
3种栽插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7,23(3):71-73.
被引量:6
5
刘玉兰,张殿双,袁倩,张国印,杨宇,敬金荣,陈殿元.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17,32(5):498-50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曾仁杰.
不同种植密度对宁化河龙贡米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6):1-6.
被引量:7
2
宋祥云,杨华伟,范昭能,吕泽林.
杂交水稻川香优506单产超10.5t/hm^2的产量结构与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14,34(6):50-52.
3
罗凯,吕泽林,夏理,曾世清.
大穗型杂交水稻单产12.0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实验分析[J]
.农技服务,2015,32(5):40-41.
4
胡泽棋,吕泽林,曾世清,黄恩齐.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5,35(5):42-44.
被引量:6
5
林传政,吕泽林,邹仁君.
控苗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15,32(10):98-99.
6
周矗.
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16,33(6):103-103.
7
张宇,Stepan Kiru,刘俊,门果桃,鲍红春,Natalia Anushkevich,Natalia Lebedeva,赵胜利.
菊芋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0(9):80-81.
8
张宇,stepan kiru,刘俊,门果桃,鲍红春,natalia anushkevich,natalia lebedeva,赵胜利.
菊芋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0(10):9-10.
被引量:2
9
劲松,贾利红,胡亚澜.
日本和牛与蒙古牛杂交F1代初生重、日增重及抗病性能的对比[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0(10):10-11.
被引量:2
10
岳茂林,薛蔚荣,张瑞栋,岳忠孝,吕瑞洲,郭鹏燕.
不同行距配置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8(2):93-96.
被引量:8
1
黄庆宇,宋丽芬,张兆麟,赵文泉,马伯祥.
水稻的“三围立体”栽培[J]
.云南农业,2007(1):18-18.
2
代金芬,蔡兰英.
杂交稻三围立体栽培与宽窄行栽培对比试验示范[J]
.基层农技推广,2016(5):34-36.
3
周沛涛.
永顺县稻秆潜蝇重发原因及综防措施[J]
.湖南农业科学,2009(7):88-90.
被引量:1
4
胡忠华,赵悦仙.
水稻摆秧试验示范[J]
.云南农业,2002(2):11-11.
5
陈培红.
薄膜育秧应用多效唑技术初探[J]
.上海农业科技,1998(1):54-54.
6
赵全明.
薄膜育秧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4):191-191.
7
杜─新,夏建平,陈海忠.
稻秆潜蝇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8):3-5.
被引量:2
8
吴集斌,李玉白,王大来,赵忠桂.
再生稻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宜的播种期[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7(1):1-4.
被引量:15
9
张友德,张君芝,梅方竹,周大明,胡德林,王元富.
龙须草分蘖规律初探[J]
.中国水土保持,1993(3):37-40.
被引量:1
10
程晓丹,朱玉红.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垦殖与稻作,2004(5):31-32.
被引量:2
中国稻米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