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20-721,共2页
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参考文献16
-
1陈喜珍.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创新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6):62-64. 被引量:10
-
2李国岩.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J].体育文化导刊,2006(6):65-67. 被引量:7
-
3阁宝成,颜天民.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和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6(6):67-69. 被引量:17
-
4程禹,原立仁.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5-6. 被引量:3
-
5牛晓梅,李湘远.高校舞龙运动对大学男生健身作用的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77-78. 被引量:11
-
6申怀松.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125-126. 被引量:5
-
7宁南,黄豪,卫志强.试论舞龙运动中的节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81-83. 被引量:14
-
8江月兰,张建雄.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剖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120-123. 被引量:20
-
9王军建,王朝群,吴霞,耿青青,杨双明.高校舞龙队员身体机能特征[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57-60. 被引量:11
-
10舒颜开,刘少英.从舞龙运动的演进历程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6(7):89-91.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58
-
1史绍蓉,尹国臣,余汉桥,黄益苏.舞龙运动的生理特征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36-37. 被引量:45
-
2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23-27. 被引量:35
-
3孙秀英.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意向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1998,5(2):91-92. 被引量:3
-
4黄益苏.中国的舞龙[J].体育文化导刊,1999(2):38-39. 被引量:22
-
5李育才.提高身体素质对增强心脏功能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4,4(2):63-65. 被引量:2
-
6张佑琏,吴明芳.用心率、血压、肺活量指数评价运动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的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1995,0(2):29-32. 被引量:10
-
7许德顺,刘永光.新体育课程标准与学生个性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4,11(5):116-118. 被引量:19
-
8杨爱华,李英.中国舞龙运动审美艺术特征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2):11-14. 被引量:19
-
9张建雄,江月兰.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相关问题辨析与界定[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5):126-128. 被引量:45
-
10霍瑾.蒙古族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1):10-1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152
-
1欧世伟.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运动精品,2019,0(11):53-54. 被引量:1
-
2吴升.初中比赛引导型篮球课堂探究[J].体育视野,2022(4):116-118.
-
3周弘.普通高校健康课程群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视野,2020(1):7-9. 被引量:2
-
4林爱翠,孔明涯.舞龙舞狮运动的价值及其在高校开展的意义[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z1):78-79. 被引量:26
-
5陈红新.谈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119-121. 被引量:19
-
6罗锡文,龙佩林.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背景下舞龙运动发展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79-81. 被引量:2
-
7杨红,范蒙蒙.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硅谷,2008,1(3):78-78. 被引量:1
-
8王福杰.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搏击(武术科学),2008,5(6):77-78. 被引量:4
-
9常明礼,卫志强.中小学推广舞龙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6):78-80. 被引量:4
-
10钱军,卫志强.竞技舞龙运动项目在上海体育学院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07,4(7):81-8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4
-
1莫菲,杨广波.中国民族体育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3):105-106. 被引量:4
-
2田维舟.客家梅州传统体育项目舞龙舞狮与原始宗教[J].嘉应学院学报,2006,24(4):21-23. 被引量:6
-
3王凯珍,任海,王渡,林洁.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17(5):6-10. 被引量:329
-
4张黎平.刍议舞龙、舞狮在高校的发展前景[J].韶关学院学报,2004,25(6):113-115. 被引量:27
-
5雷军蓉.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30-1332. 被引量:95
-
6宋卫.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及特征、功能[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44-46. 被引量:18
-
7杨文轩.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推进事业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1):75-76. 被引量:13
-
8顾城.发展高校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68-70. 被引量:27
-
9刘静,余汉桥.从文化结构看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运动的现代化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889-891. 被引量:63
-
10项涓,海宇.璀璨足迹传承精神一舞龙在南理工落地开花[EB/OL].http://news.xinhuanet.corn/sports/2012-05/14/c123124955.htm.
引证文献4
-
1何金,刘永风.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体育世界,2010(1):64-65. 被引量:6
-
2徐佳佳.舞龙在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4):116-117. 被引量:2
-
3陆守芹,何金,张伦厚,刘永风.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模式研究[J].运动,2016(20):89-90.
-
4张生.贵州省高校开展舞龙运动的现状及其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0(1):252-252.
二级引证文献8
-
1王丽娜,宋伟.舞龙舞狮进入全国高校课堂的必要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8):142-143. 被引量:3
-
2涂小琴.舞龙运动在社区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宜宾市铜锣龙湖社区和硐底翡翠社区为例[J].商,2015,0(18):74-74. 被引量:3
-
3刘营.高校舞龙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7,23(2):122-124. 被引量:7
-
4黎轶.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发展对策研究[J].武术研究,2016,1(11):96-98. 被引量:1
-
5骆欢,王重.广东省高校龙狮运动的开展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5):222-223. 被引量:5
-
6成湘.舞龙舞狮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5):108-110. 被引量:3
-
7徐偎依.龙狮舞运动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价值发掘[J].科学咨询,2021(39):187-188.
-
8王勇,季明伟,陆靖.浅析“北狮”运动在高中体育课程开发中的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8):130-132. 被引量:2
-
1张智,易芳.舞龙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2):81-83. 被引量:5
-
22008中国中医迎奥运勇攀玉珠峰活动将举行[J].江苏中医药,2008,40(3):71-71.
-
3张克峰.竞技舞龙队员损伤情况调查研究与对策——以平顶山学院舞龙队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4):68-72. 被引量:2
-
4《中国特色医疗创新研究》征稿通知[J].新中医,2010(1):76-76.
-
5顾新.运动损伤的预防[J].保健医苑,2008(8):10-11.
-
6孙二伟,范荣华,秦峰华.比赛促训练 娱乐强体魄[J].解放军健康,2007(5).
-
7马庆武.浅析运动性疲劳[J].现代养生,2003(6):39-39.
-
8陈怡琪.X线防护知识对非影像医护人员及公众普及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7):188-189. 被引量:1
-
9刘颖.忽略穿着尺度 让低胸装像阳光一样灿烂[J].健康问答,2006(4):65-65.
-
10陈亚伟,卫波(专业支持).常见脊椎伤害排行榜[J].医药世界,2008(1):9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