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程序法视野中的法庭科学DNA数据库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法庭科学技术有史以来最大进步的 DNA 数据库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侦查破案、犯罪预防及错案纠正的重要功能,但其建立也面临着诸多的人权和伦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国应该借鉴域外的立法经验,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对 DNA,数据库的建立和运用问题作出规定,以实现法庭科学 DNA 数据库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
陈学权
机构地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7年第6期52-61,共10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关键词
刑事程序法
DNA数据库
功能
人权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173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02
参考文献
29
1
Rebecca Sasser Peterson,DNA Database:When Fear Does Too Far, 37 Am. Crim. L. Rev. 1210(2000) ,P1220.
2
李虎军.“DNA数据库:更有效地识别犯罪”,载《南方周末》2004年12月3日,第7版.
3
姜先华,李军,刘锋.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19(1):61-62.
被引量:12
4
Allison Purl,An International DNA Database: Balancing Hope, Privacy, and Scientific Error, 24 B. C. Intl & Comp. L. Rev. 350 (2001), P373.
5
陈连康,周怀谷,顾丽华,平原,王德明,阎建军,尤剑达,唐建平.
上海市公安局“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介绍[J]
.刑事技术,2003,28(5):3-6.
被引量:16
6
[意]贝卡利亚著 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45页.
7
Jill C. Schaefer,Profiling at the Cellular Level: The Future of The New York State DNA Database, 14 Alb. L.J. Sci. & Toch. 550 (2004), P561.
8
Allison Purl,An International DNA Database: Balancing Hope, Privacy, and Scientific Error, 24 B.C. Intl & Comp. L. Rev. 350 (2001), P355.
9
Ennynng Theresa, Innocence After Guilt': Postconviction DNA Relief for Innocents Who Pied Guilty, 55 Syracuse L. Rev160 (2004.), P172.
10
Allison Purl,An International DNA Database: Balancing Hope, Privacy, and Scientific Error, 24 B.C. Intl & Comp. L. Rev. 350 (2001),1735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孙东雅.
人体基因图谱与隐私权若干问题研究——保险公司是否应知晓投保人个人基因资料[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1):66-68.
被引量:2
2
孙皓琛.
基因研究中主要法律问题之探讨[J]
.研究生法学,2002(1):59-67.
被引量:5
3
王利明.《人格权法新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69页.
4
UNESCO: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the Human Genome and Human Rights, http://unesdoc. unesco. org/ulis/.
5
Deryck Beyleveld and Roger Brownsword:"Human Dignity, Human rights, and Human Genetics", The Modem Law Review, Vol.61, p.662.
6
秦义龙.《基因专利浅谈》[J].当代法学研究,2002,(2).
7
熊蕾,汪延.
令人生疑的国际基因合作研究项目[J]
.瞭望,2001(13):24-28.
被引量:19
8
汤啸天.
基因及基因研究的法律控制[J]
.法律科学,2000,18(4):109-116.
被引量:22
9
赵震江,刘银良.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法律问题研究[J]
.中外法学,2001,13(4):434-465.
被引量:16
10
王素娟.
由人类基因组图谱公布引发的对隐私权问题的思考[J]
.法学杂志,2001,22(2):30-32.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98
1
王肖梦.
基因信息权的法律性质探讨[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6):107-109.
被引量:1
2
云利兵,应斌武,侯一平.
法医DNA数据库建设与发展概述[J]
.刑事技术,2004,29(z1):36-38.
被引量:1
3
匡金枝,朱巍,聂同钢,刘孟男,孙睿.
天津市法医DNA数据库的应用与发展[J]
.刑事技术,2004,29(3):3-6.
被引量:6
4
孙耀东,任宏,陈月勇.
一种改良的精斑涂片DNA检验方法[J]
.法医学杂志,2004,20(4):202-204.
5
吕岩,姜春艳.
刑事审判视野中的刑罚价值取向[J]
.法律适用,2003(3):16-19.
6
陈光中.
严打与司法公正的几个问题[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2):3-13.
被引量:28
7
瓮怡洁.
论刑事程序中的诉讼及时原则[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6):55-63.
被引量:7
8
林燕玲.
基因隐私权及其民法保护[J]
.甘肃社会科学,2005(3):64-67.
被引量:6
9
林燕玲.
试论基因隐私权的民事法律保护[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8):50-53.
10
聂昭伟.
论我国刑事证人资格的扩张[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3):57-6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73
1
程雷.
大数据背景下的秘密监控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J]
.法学论坛,2021,36(3):15-26.
被引量:53
2
庄琳.
对完善我国刑事人身检查制度的若干思考[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6):5-9.
被引量:3
3
李昌盛.
反思排除合理怀疑标准[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3(1):181-199.
被引量:16
4
游伟,孙万怀.
论刑事诉讼中反对被迫自证有罪的权利[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3):86-91.
被引量:26
5
朱淳良.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法医学DNA芯片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J]
.中国司法鉴定,2004(3):60-60.
被引量:1
6
朱淳良,周云飞.
解读“生命天书”的攻坚战——攻克“法医学DNA芯片技术研究”课题专访[J]
.中国司法鉴定,2004(4):58-60.
被引量:1
7
刘大洪.
基因技术与隐私权的保护[J]
.中国法学,2002(6):74-81.
被引量:33
8
左卫民.
刑事诉讼的经济分析[J]
.法学研究,2005,27(4):122-132.
被引量:65
9
陈光中,陈学权.
强制采样与人权保障之冲突与平衡[J]
.现代法学,2005,27(5):45-54.
被引量:51
10
龙宗智.
证据分类制度及其改革[J]
.法学研究,2005,27(5):86-95.
被引量:112
引证文献
11
1
王金姣,吴丹.
刑事错案救济机制研究——以美国为鉴[J]
.研究生法学,2012(5):133-140.
被引量:7
2
陈学权.
刑事诉讼中DNA证据运用的实证分析——以北大法意数据库中的刑事裁判文书为对象[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4):105-111.
被引量:17
3
陈学权.
科学对待DNA证据的证明力[J]
.政法论坛,2010,28(5):50-61.
被引量:35
4
王志刚.
论血液样本证据的特性及其采集司法程序的完善[J]
.政治与法律,2012(3):153-160.
被引量:2
5
陈邦达.
DNA数据库:实践、困惑与进路[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14-122.
被引量:3
6
赖继,吴鸣.
DNA证据规则的理性完善主义——兼评程序与规则的对立思考[J]
.西部法学评论,2015(4):80-85.
被引量:1
7
刘冰.
现阶段我国DNA数据库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
.刑事技术,2015,40(4):318-323.
被引量:20
8
赖继.
反律法主义命题下的证据问题思考——以DNA证据规则的完善为例[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5,30(4):17-21.
9
常洁琨.
人权保障视阈下刑事诉讼人身检查制度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3):92-101.
被引量:5
10
罗亚文.
冲突与协调:侦查阶段隐私权保障研究[J]
.重庆社会科学,2022(9):117-12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
曹洪林,张晓琳.
中国声纹鉴定证据庭审应用现状的实证研究[J]
.中国语音学报,2020(1):90-104.
被引量:6
2
马国洋.
论刑事诉讼中人工智能证据的审查[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5):158-176.
被引量:44
3
梁泽敏.
大数据证据质证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J]
.荆楚法学,2023(6):66-77.
被引量:5
4
吴世相.
祛魅与还原:高科技证据的内外稀释效应[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54-58.
5
沈晓燕,于海洋.
如何正确认识DNA证据[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0-42.
被引量:2
6
王志刚.
论血液样本证据的特性及其采集司法程序的完善[J]
.政治与法律,2012(3):153-160.
被引量:2
7
梁权赠.
构建正确应用DNA证据的逻辑框架 兼与宋方明法医等商榷[J]
.中国检察官,2012(4):3-6.
8
李剑,张德英,熊忠媛.
略论科学证据的诉讼证明力[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6):115-118.
9
梁权赠,田野,石美森.
试论如何正确应用DNA证据[J]
.中国司法鉴定,2012(4):86-89.
被引量:2
10
孙媛.
DNA证据价值的思考衡量与对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1):123-123.
被引量:1
1
曾恩泉,吴松,谢英.
关于建立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立法思考[J]
.西部法学评论,2010(2):95-99.
被引量:3
2
江洁清,黄荣秋.
浅谈我国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建设[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18(6):51-54.
被引量:4
3
姜先华,李军.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国际立法情况调研及建议[J]
.刑事技术,2004,29(z1):27-29.
4
王刚,刘子倩.
佘祥林:我一直梦到自己在监狱里[J]
.中国新闻周刊,2013(6):36-38.
5
春风吹.
如何到达正义彼岸[J]
.民主与法制,2015,0(4):61-61.
6
本刊编辑部,本刊记者.
热案2013[J]
.法律与生活,2013(24):10-13.
7
申欣旺.
无罪释放——错案纠正再提速[J]
.中国新闻周刊,2013(16):26-31.
8
庄会宁.
为了执法者更公正[J]
.瞭望,2000(8):28-28.
9
王健.
《聂树斌案:疑罪从无新判例》系列报道之四——国外司法程序如何减少冤假错案[J]
.民主与法制,2016,0(47):21-23.
被引量:1
10
姜先华,李军,刘锋.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19(1):61-62.
被引量:12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