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
8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Amorphophallus bulbifer (Roxb.) Blu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植物名称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bulbifer(Roxb.)Blume]。 2材料类别芽鞘。 3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作者
吴金平
宋志红
刁英
向发云
曾祥国
顾玉成
胡中立
机构地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7-888,共2页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基金
湖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6AA205A04)
关键词
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
珠芽魔芋
诱导培养基
植物名称
愈伤组织
培养条件
分类号
Q943.1 [生物学—植物学]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E-mail:gychll9@yahoo.com.cn:Tel:027-87380926)。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3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3
1
吴毅歆,谢庆华.
白魔芋不同外植体的组培和分化条件初探(简报)[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37(6):513-514.
被引量:13
2
解继能 刘新蓉 周明晦.磨芋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3):37-41.
3
徐文果,张国云,王顺党.
红魔芋种芋繁殖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8):15-1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李恒.
从生态地理探索天南星科的起源[J]
.云南植物研究,1996,18(1):14-42.
被引量:46
2
郑素秋,刘克颐.
魔芋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的研究初报[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89,15(4):71-77.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4
1
阮荣辉.
无公害魔芋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2012(S1):82-83.
2
谢庆华,张云峰,严胜柒,桑林,谢世清.
不同外植体诱导魔芋微球茎的比较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3):350-355.
被引量:14
3
谢庆华,张云峰,严胜柒,桑林,谢世清.
魔芋试管气生球茎的诱导研究[J]
.生物技术,2006,16(3):76-79.
被引量:2
4
马崇坚,彭诚聪.
魔芋块茎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
.江苏农业科学,2007,35(3):103-105.
被引量:8
5
严胜柒,谢庆华,张云峰,桑林,谢世清.
包衣处理对魔芋试管微球茎萌发及生长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95-501.
被引量:3
6
阮荣辉.
浅析魔芋组培工厂化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及组培、栽培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2007,4(31):136-136.
7
张云峰,谢庆华,严胜柒,官会林,谢世清.
魔芋叶片离体诱导试管微球茎发生的培养条件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7(4):68-70.
被引量:2
8
刘二喜,牟方贵,潘娅妮,腾建勋,降巧龙,赵清华,杨朝柱.
魔芋属植物花器生物学特性及其可交配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1):126-131.
被引量:8
9
解松峰,宣慢,张百忍,刘继瑞,马俊,谢世学.
魔芋属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长江蔬菜,2012(2):7-12.
被引量:10
10
白立伟,牛义,刘海利,张盛林.
魔芋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16,10(4):48-52.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132
1
李娟,杨明文,彭桂清,刘萍,罗薇,周立军.
临沧市珠芽黄魔芋种植业现状及存在问题[J]
.中国热带农业,2019(6):38-41.
被引量:6
2
徐刚,王彩莲,慎玫,陈秋方.
魔芋块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J]
.种子,1993,12(5):21-23.
被引量:6
3
黄丹枫,刘佩英.
魔芋组培快繁技术的应用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1991,18(2):162-164.
被引量:17
4
张东华,赵建荣.
珠芽魔芋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2005(2):20-20.
被引量:9
5
林蓉,谢春梅,谢世清.
优质魔芋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53-155.
被引量:8
6
刘进平.
胡椒组织培养中污染问题的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03,23(6):6-10.
被引量:8
7
徐刚,王彩莲,慎玫,陈秋方.
魔芋茎尖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J]
.生物技术,1994,4(1):19-21.
被引量:11
8
李恒,龙春林.
药用植物磨芋的考证[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89,1(2):87-92.
被引量:15
9
张东华,赵建荣,周凡,汪庆平.
中缅边境一带发展潜力巨大的魔芋新品种——珠芽魔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2):136-138.
被引量:30
10
祁栋灵,周庆阳,刘三军,李靖.
利用叶形结构数值分析葡萄种质亲缘关系的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2005,34(3):64-6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8
1
刘楠,杨芳.
魔芋葡甘聚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综述[J]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95-98.
被引量:24
2
李车书,沈远明,王永健,汪仕武,邓远祥,吴润,张德才,郑兴飞,胡中立.
珠芽魔芋“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466-468.
被引量:2
3
吴学尉,叶辉,乔琴,李琳,刘丹丹,杨雨嫣,王丽花,吴治成.
多元判别法鉴别中国魔芋种[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1):90-96.
被引量:1
4
魏博,潘登浪,刘子凡,曾宪海,李炜芳.
珠芽魔芋组培快繁技术[J]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4):975-981.
被引量:13
5
杨宝明,苏艳,李永平,杨超振,黄玉玲,李迅东,尹可锁,王丽花,张艺萍.
珠芽黄魔芋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21,50(5):534-538.
被引量:4
6
张利娜,王蕊嘉,谢雨琪,王天喜,吴学尉,李文涵,赵青青.
珠芽魔芋叶片组培褐变抑制条件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23,51(5):37-40.
7
王映红,朱丽,郑超文,支威,卿玉和,唐骁,胡玲玉,张盛林.
魔芋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园艺,2024,47(7):21-24.
被引量:1
8
高燕,姜艳,董蓉娇,贾敏,姚志军,姚春,周侯光.
珠芽魔芋组织诱导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24(7):15-20.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张风洁,刘海利,张洁,牛义,张盛林.
珠芽魔芋资源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13,7(8):64-67.
被引量:22
2
吴先辉,尹娜,骆雨农,姚闽娜.
功能性葡甘聚糖芒果汁乳饮料的研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8):150-154.
被引量:3
3
吴月蛟,董刚,张盛林,郝新梅,钟耕.
中红外光谱法快速鉴别掺杂羟丙基淀粉的魔芋粉[J]
.食品科学,2013,34(24):140-143.
被引量:5
4
江健,刘霞,江仕龙,周开云.
湄潭县魔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植物医生,2014,27(1):52-53.
5
钟燕,索化夷.
魔芋葡甘聚糖的功能及在食品领域的应用[J]
.中国酿造,2014,33(8):6-9.
被引量:27
6
王雅立.
魔芋葡甘聚糖/N,N-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水凝胶的溶胀行为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4):26-27.
7
桑鲁燕,周桢,王永红,周小华.
硫酸酯化魔芋葡甘聚糖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4):1432-1438.
8
童佩,倪学文,匡映,严文莉,姜发堂,肖满.
含五倍子水提物的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膜理化性和抗菌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16):318-321.
被引量:3
9
马腾飞,林雪婷,王丽霞,邓荣华.
魔芋紫薯海绵蛋糕工艺优化及品质检验[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2016,13(9):54-60.
被引量:11
10
吴学尉,叶辉,乔琴,李琳,刘丹丹,杨雨嫣,王丽花,吴治成.
多元判别法鉴别中国魔芋种[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1):90-96.
被引量:1
1
滕彩珠,刁英,易继碧,宗刚琼,陈永波,韩永华,胡中立.
魔芋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6,28(4):33-35.
被引量:12
2
朱素琴,丁宝莲.
生长素(IAA)生物鉴定方法的改良[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8(2):54-55.
被引量:1
3
郭晓丽,时丽冉,吴朝宁,王海勇.
盐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芽鞘生长的研究[J]
.作物杂志,2008(2):35-37.
被引量:2
4
张东华,汪庆平.
珠芽魔芋热区(橡胶)林下套种模式展望[J]
.热带农业工程,2016,40(3):21-27.
被引量:14
5
沈百福,张友德,郑清平.
荻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胚乳和胚珠的定量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1,10(2):198-202.
被引量:1
6
凌启阆,李翠凤,尚克进,任丽英,杜立林,葛常辉.
CaM BP-10对生长素诱导的小麦芽鞘伸长及介质酸化的抑制作用[J]
.科学通报,1993,38(21):2005-2008.
被引量:4
7
孙天玮,周海燕,詹逸舒,吴永尧.
不同种魔芋主要成分及加工方法对产品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4):413-415.
被引量:4
8
赵仲仁.
某些酚类物质对离体黄瓜子叶及小麦芽鞘切段吲哚乙酸氧化酶...[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4):75-79.
9
马林,张玲,李卫锋.
影响魔芋愈伤组织形成的几个因素[J]
.广西植物,2003,23(6):553-557.
被引量:12
10
严海燕,张开旺,徐乃瑜.
小麦辐射突变体及原始品种不同发育期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4):342-346.
被引量:4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