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致良知”的主体性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超越本体论层次也就是从认识论的层面辨证地分析王阳明的"致良知",它具有明显的主体性价值,这种主体性价值在王阳明的思想中通过自主性、创造性和个性等方面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致良知"的主体性价值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
李金和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0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致良知
主体性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简介
李金和,男,湖南新化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1
肖旻.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初探[J]
.船山学刊,2006(1):62-64.
被引量:5
2
林乐昌.
论王阳明讲学生涯与社会教化使命[J]
.哲学研究,2006(11):59-64.
被引量:5
3
章启辉,莫秀珍.
王阳明道德哲学解构[J]
.湖湘论坛,2001,14(2):75-77.
被引量:1
4
方国根.
王阳明“致良知”道德哲学及其精神维度[J]
.学术界,2014(9):51-68.
被引量:11
5
施亚波.
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及其实践路径研究[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6,38(6):47-52.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2
1
王吉平.
王阳明“致良知”论的道德教育意义[J]
.学理论,2015(3):234-235.
2
施亚波.
优良家风建设的“致良知”路径研究[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40(6):75-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永清,程诗韵.
致良知视域下的当代公民道德建设[J]
.理论观察,2021(2):64-66.
1
王学乐.
论新过渡时期人的主体性价值转变[J]
.青年与社会,2013(8):316-317.
2
李永华.
“为仁由己”的主体性道德思想[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12):3-5.
3
李永华.
“为仁由己”的主体性道德思想[J]
.保定学院学报,2008,21(1):83-85.
被引量:3
4
司律.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价值意蕴[J]
.喀什大学学报,2016,37(5):15-19.
5
张莹.
浅谈网络休闲中人的主体性价值[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2):143-146.
6
邓习议.
价值的哲学上升之路[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0):38-42.
7
柯文桂.
论实践和价值的关系[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132-135.
被引量:1
8
谭大友.
人生与价值[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2(4):7-12.
9
蒋园园.
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的当代意蕴:一种逻辑学的研究视角[J]
.高教探索,2009(4):32-36.
被引量:1
10
吴育林.
论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性价值[J]
.兰州学刊,2006(5):1-3.
兰州学刊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