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育人文关怀与青少年德性养成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性本质上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获得性品格。青少年的德性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教育和塑造。德育人文关怀的指向是培养和塑造具有德性的人,或者说是具有德性人格的人。德育人文关怀对于青少年德性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培养道德情感、启迪理性自觉、引导精神自律和完善心灵和谐。
作者
王东莉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7年第10期43-48,共6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关键词
德育人文关怀
青少年
德性养成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583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4
1
柏拉图.《理想国》,《陈康:论希腊哲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58页.
2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3
.《汉书·董仲舒传》[M].,..
4
詹世友.
论教化的三大原理[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1(3):29-36.
被引量:11
5
[英]彼得斯.《伦理学与教育》,1966年英文版,第35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7
《列宁教育文集》(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337页.
8
李建华.《道德建设新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第274页.
9
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5-106页.
10
F·桑代克.《基尔克戈尔手册》,美国·诺克斯出版社1979年版,第10-15页.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班华.
近十年来德育思想现代化的进展[J]
.教育研究,1999,20(2):18-22.
被引量:77
2
李晓文.
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研究轨迹的探索[J]
.心理科学通讯,1989,12(4):45-50.
被引量:6
3
杨乃虹.
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85,5(2):49-53.
被引量:2
4
卢蜀萍.
从认知发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的发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1(3):39-41.
被引量:5
5
张志义.
现代化与中国优秀伦理道德传统的继承[J]
.教育研究,1994,15(6):48-52.
被引量:9
6
[2]加达默尔.加达默尔论柏拉图(余纪元译)[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7
[3]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8
维柯.新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北京:三联书店,1997..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共引文献
1583
1
周冶,于树贵.
《大学》中道德思维模式解析[J]
.社会科学家,2022(12):85-90.
2
王思思.
关于高中钢琴校本课程内核结构建构的理性思考[J]
.中华少年,2019,0(32):224-225.
3
陈富国,陈付龙.
论伦理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10-114.
被引量:2
4
李晓林.
论以德治校[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68-69.
5
彭安华.
切实加强家校联系—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初探[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3):4-7.
被引量:2
6
孟庆男,任效峰.
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从规训化到人本化[J]
.教育学术月刊,2007(11):15-17.
被引量:2
7
杨静波.
家庭道德教育与儿童德性养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31-32.
被引量:1
8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9
禹俊华.
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7):61-65.
被引量:6
10
刘七生,张志成.
教育的本质:价值理性的传承——论“学习社会”对我国教育创新的启示[J]
.探索,2004(4):109-11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5
1
丛岚.
论家庭德育与青少年德性养成[J]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193-194.
被引量:3
2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49
3
宋晔.
追寻人文理想的校园伦理[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70-173.
被引量:7
4
李业才.
关怀着的道德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2004(6):52-52.
被引量:1
5
梁禹祥.
制度伦理与道德建设[J]
.道德与文明,2000(3):27-30.
被引量:74
6
班华.
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J]
.教育研究,2007,28(2):12-16.
被引量:51
7
刘申辉.
高校德育人文关怀的缺失与以人为本的思路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1):39-40.
被引量:10
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WLL201108025.htm[OL] .
9
http://tieba.baidu.com/p/1744671385[OL] .
10
林海燕.
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维度[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6):13-1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魏俊文,李俊.
高校德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J]
.中国校外教育,2008(9).
2
吴艳艳.
伦理校园:学生德性养成的重要环境[J]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9(3):42-46.
3
周林峰,王茜.
浅谈学生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2012(31):353-353.
4
夏永英,林超.
浅谈高职院校的学管工作[J]
.科教文汇,2012(19):190-191.
5
牛旭升.
德育人文关怀与青少年德性养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8(11):60-62.
被引量:1
6
马丽颖,张晓艳.
纪录片在影视启蒙教育中的价值体现[J]
.电影文学,2021(3):33-3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徐新玥.
新时代德育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渗透路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5):130-132.
被引量:1
1
陶继新.
心灵和谐:人生幸福的源泉[J]
.师道(人文),2012(7):1-1.
被引量:1
2
姚扶有.
有多少爱可以获得那美妙的一刻[J]
.婚育与健康,2003,0(8):34-35.
3
查夫人.
男、女性在不同年龄的性欲变化[J]
.健康大视野,2002,0(12):37-37.
4
卢波.
社区德育的功能及其特征[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2):92-95.
被引量:11
5
王运来.
论家庭和谐的现实意义[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56-158.
6
牛军.
彝族的死亡观与祖先崇拜[J]
.民族艺术研究,2003,16(2):54-62.
被引量:3
7
李政.
要经得起不检查[J]
.经营管理者,2007(2):52-52.
8
余刚.
婚内性饥渴莫大意[J]
.健康生活(家庭)(下),2007,0(6):42-42.
9
吴子明,余呈先.
公民道德责任视野下的和谐社会构建[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31-33.
10
郭鸿.
别让时间和频率困扰你俩的欢愉[J]
.医药前沿,2003,0(18):64-65.
当代青年研究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