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界限、对抗、行动:齐泽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斯拉沃热.齐泽克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激进思想家之一。面对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将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意识形态—政治分析,并将其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和以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性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界限,即由资本主义本身产生出阻止其无限再生产的对抗,今天这一对抗表现为四种基本形式:生态学危机、新的隔离和贫民窟、知识"私有财产"和现代科学的社会伦理问题。在这四种对抗中,基于"理性的私人运用"所产生的被排斥者和被包容者的对抗尤为关键,这就要求一种与行动紧密相关的新"无产阶级立场"。界限、对抗、行动内在链接于齐泽克的概念框架中,这种对资本主义的独特批判标志着当今西方左派文化政治学的精神分析转向。齐泽克在宁期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其理论意义不亚于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
作者 周嘉昕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6,共6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4页.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 3齐泽克.《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2-113页.
  • 4巴特勒.《齐泽克宝典》,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9-90页.

同被引文献12

  • 1张盾.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2006(5):33-45. 被引量:46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8—179页、第178页、第184页、第294页、第286页、第272页.
  • 3[美]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著.《帝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407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人民出版社,1995..
  • 5[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页.
  • 6Adam Smith,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vol. I, London, Methuen, 1961 ,p. 375.
  • 7[意]奈格里.《(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张梧、孟丹、王巍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54、26页.
  • 8[德]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彭尘舜、吴纪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第291、359页.
  • 9David Harvey, Limits to Capital, London & New York: Ver so, 2006, p.417.
  • 10David Harvey, The Condition of Post Modernity, London Blackwell, 1990, p. 286.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