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北地区玉米的冷害通常是发生在苗期的延迟性冷害。为研究玉米抗冷害机制,筛选适合黑龙江省种植的抗冷害品种,选取东北地区主栽的44份玉米材料,在5℃下进行低温胁迫试验,抗冷性分级后从不同的级别中筛选出4个代表性的品种。采用盆栽方法,在三叶期进行低温胁迫试验,设5个温度梯度,5个胁迫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加;抗性强的品种,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大,丙二醛含量增加的幅度小。不同温度下、同一温度不同品种保护性酶有着明显变化和差异。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下降幅度随胁迫程度的加强而增加,抗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小。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5,共5页
Crops
基金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
马凤鸣,教授,研究方向:作物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