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62,共2页
Science-Technology & Publication
参考文献1
-
1武夷山.科普写作能力反映科普能力[N].科学时报,2007-04-27.
同被引文献13
-
1任晓锋.适应“双重性”特征 构建期刊质量管理新体系[J].传媒,2006(2):65-67. 被引量:2
-
2姚林琪.科普图书的制胜法宝——创新[J].编辑学报,2006,18(3):219-220. 被引量:2
-
3熊国祯.语文修养是编辑的入门功夫[J].科技与出版,2007(6):3-4. 被引量:4
-
4王学健.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公布[N].科学时报,2010-10-26.
-
5徐渝江.关于科普创作的思考[C/OL]//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2011:214-217[2015-11-11].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lD=0&CurRec.1&recid=&filename=ZGQX201111016043&dbname=CPFD0914&dbcode=CPFD&pr=&urlid=&yx=&v=MjAzMjZkRWVNTlVLcmlmWnVCdkZ5amhVcmZLSjF3U185cmFkckc0SDlETnJvOUVZdXNMRHhOS3VoZGhuajk4VG5qcXF4.
-
6吕晓媛.当代科普图书创作现状与问题刍议[J].科技与出版,2009(3):57-59. 被引量:1
-
7刘树勇,张文秀.高士其的科普创作思想[J].科普研究,2009,4(4):77-80. 被引量:8
-
8易图强.科普图书选题策划十大法则[J].科技与出版,2009(10):25-28. 被引量:5
-
9程莹,马辛宇.关于少儿气象科普创作的理念探索和建议[J].科普研究,2009,4(5):84-87. 被引量:3
-
10吴昀.出版企业应成为科普图书出版的助推器[J].科技与出版,2010(9):58-6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8
-
1区燕宜.科技专著和科普图书选题互动开发的几点思考——以科普图书《植物王国的小矮人》和科技专著《中国野生蔬菜资源》策划出版为例[J].新闻传播,2021(12):86-87. 被引量:1
-
2雷迅,邓德灵.论提高医学期刊质量的策略[J].华夏医学,2010,23(5):698-701. 被引量:6
-
3庞丹丹.质量检查是提高期刊编校质量的法宝——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期刊质量检查的做法和思考[J].大学教育,2012(8):48-50.
-
4周志新.论科技期刊全面质量管理及PDCA循环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847-850. 被引量:20
-
5姚芸.谈谈编辑的工匠活——以《长沙窑收藏笔记》编辑出版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7,0(3):146-147. 被引量:1
-
6孙海军.科学融合传统文化 双轮驱动科普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8(11):60-62. 被引量:2
-
7田文芳.如何发现新秀作者并进行培育、打造其影响力?——以《草木十二韵》的出版为例[J].传播力研究,2020,4(7):111-111.
-
8詹洪春,黄黎,蒋文英,杜涛,郭海峰.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研究概述[J].科技创新导报,2022,19(18):167-174.
-
1赵乾海.科普出版的焦虑与应对[J].出版广场,2002(6):5-7. 被引量:2
-
2柳菊兴.为繁荣科普创作而不懈努力[J].科协论坛,2003,18(1):29-30.
-
3李正兴.培养科普创作人才必须从大学生着手——从上海首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谈起[J].科协论坛,2007(11):39-41. 被引量:3
-
4李正兴.大学生的科普情缘——上海举办首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纪实[J].学会,2008(4):54-55.
-
5曾晴川.学习贯彻《科普法》努力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J].企业科协,2003(2):16-17.
-
6李若新.浅谈科技馆未来发展方向[J].才智,2012,0(8):341-342. 被引量:5
-
7陈妙贞.科普期刊稿源问题的探讨[J].科技通报,2004,20(4):371-373.
-
8本刊编辑部,胡琼静.科学家要尽到自己的科普义务[J].中国科技论坛,2012(5):1-1. 被引量:1
-
9阮莉珠.科技传播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J].科学新闻,2007(16):6-8.
-
10袁玮.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J].天津科技,2004,31(4):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