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新假说的科学证据、要素、意义及前景
被引量:
7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新假说的科学证据、要素、意义及前景黄熙陈可冀(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任平(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710032)编者按:中药复方药效学的研究是当今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新假说是否正确...
作者
黄熙
陈可冀
任平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0-252,共3页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后基金
关键词
中药
复方效应成分
动力学
科学依据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916
引证文献
74
二级引证文献
623
参考文献
11
1
杨丽莉,袁倚盛,佟永岭,郭长源.
冰片和川芎嗪血药浓度的GC-MSD测定法[J]
.药学学报,1994,29(9):697-701.
被引量:48
2
黄熙,文爱东,臧益民,牛国保.
方剂化学成分代谢动力学研究能否进行?[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5):308-309.
被引量:7
3
黄熙,文爱东,蒋永培,任平,臧益民.
RP-HPLC法测定川芎煎剂灌胃大鼠后血清中川芎嗪浓度[J]
.中药材,1995,18(6):303-305.
被引量:11
4
团体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优先资助领域,1995年,48页
5
团体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1996年度),1995年,61页
6
黄熙,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14卷,5期,288页
7
黄熙,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年,10卷,6期,43页
8
潘思源,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年,9卷,5期,40页
9
李锐,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年,7卷,1期,35页
10
陈可冀,迈向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1991年,207页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常明向,徐莲英,陶建生.
当归及其配伍药对当归芍药的药动学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4):34-36.
被引量:25
2
黄熙,臧益民,夏天,任平.
试论“证治药动学”新假说”[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6):43-44.
被引量:63
3
黄熙,臧益民,牛国保.
“血瘀证治药动学”新假说[J]
.心功能杂志,1994,6(4):243-246.
被引量:8
4
黄熙,任平,文爱东,夏天,臧益民,宋岭,牛国保,王跃民,蒋永培.
脾虚大鼠的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特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3):159-161.
被引量:43
5
黄熙,夏天,任平,马援,文爱东,蒋永培,宋岭,臧益民,牛国保,王跃民.
川芎伍用丹参煎剂对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5):288-291.
被引量:69
6
陈铁峰,中国药理学报,1990年,11卷,42页
7
蔡伟,药学学报,1989年,24卷,881页
8
薛世昌,药学通报,1985年,20卷,411页
9
金智珠,药物分析杂志,1984年,4卷,42页
10
马永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年,4卷,574页
共引文献
62
1
殷文光,李曼玲,刘淑芝.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60-64.
被引量:8
2
冯彬彬,张建海,徐晓玉,祝慧凤,陈红.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9,40(S1):77-79.
被引量:8
3
宋金春,王杨杨,杨鹤,胡传芹,曾俊芬,徐明霞,杨祥良.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古方生化汤中阿魏酸和川芎嗪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7):419-420.
被引量:20
4
沈群,罗佳波.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性[J]
.中成药,2004,26(8):665-666.
被引量:17
5
陈群.
冰片促透作用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
被引量:12
6
马开,秦文杰,马龙.
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医研究,2004,17(6):55-56.
7
伍小波.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中医药,2004,24(6):51-54.
被引量:9
8
徐世芳,陈爱瑛,姜丽霞.
HPLC法测定磷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J]
.药物分析杂志,2005,25(2):178-180.
被引量:3
9
乔成栋.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1):58-60.
被引量:9
10
颜敏,刘建平.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2005,29(6):260-265.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916
1
莫启忠,宫斌,茅惠明,王菊美,徐莲英,戴荣兴,陶建生.
~3H-麝香酮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中药麝香芳香开窍机理的初步探讨[J]
.中成药,1984(7):1-4.
被引量:34
2
黄志力,周骋,伍必英,孙瑞元.
盐酸川芎嗪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4):240-243.
被引量:19
3
康阿龙,庞来祥,汤迎爽.
热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
.中药材,2001,24(11):843-845.
被引量:25
4
谢跃生,张振清,乔善义,张永祥,阮金秀.
六味地黄汤不同配伍对马钱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S1):234-236.
被引量:3
5
蒋学华,李素华,兰轲,杨俊毅,周静.
灯盏花素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
.药学学报,2003,38(5):371-373.
被引量:67
6
刘琦,晁若冰.
尿中丹参素的测定及其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J]
.药学学报,2003,38(10):771-774.
被引量:30
7
潘海燕.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综述[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94-4897.
被引量:3
8
房方,李祥,陈建伟.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43-145.
被引量:21
9
肖小河,陈士林,黄璐琦,肖培根.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20年概论[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519-523.
被引量:117
10
吕岫华,王颖,陈静,刘伟,刘巧丽,绳秀君,李泽琳,曾毅.
大戟甘遂芫花俱战草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S1):5-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74
1
苏文娟,黄熙,秦峰,江莉,任平.
大鼠灌胃厚朴及厚朴三物汤后和厚朴酚的药动学比较[J]
.中药材,2008,31(2):255-258.
被引量:13
2
蒋学华,马国.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S1):80-90.
被引量:3
3
谢跃生,张振清,乔善义,张永祥,阮金秀.
六味地黄汤不同配伍对马钱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S1):234-236.
被引量:3
4
冯彬彬,张建海,徐晓玉,祝慧凤,陈红.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9,40(S1):77-79.
被引量:8
5
谢跃生,张振清,乔善义,张永祥,阮金秀.
六味地黄汤不同配伍对马钱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8):779-780.
被引量:4
6
赵玉男,邢东明,丁怡,潘卫松,王伟,程杰,杜力军.
解热复方YL2000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7):776-780.
被引量:28
7
任平,黄熙,张莉,王郦丽.
方剂配伍的临床药动学研究Ⅰ:川芎与川芎芍药汤的比较[J]
.中草药,2000,31(12):915-917.
被引量:14
8
乔成栋.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1):58-60.
被引量:9
9
洪战英,罗国安,王义明,殷学平.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理论[J]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9):649-652.
被引量:27
10
刘喜平,李沛清,李娟.
复方配伍研究对中药新药研发的启示[J]
.中成药,2005,27(5):589-59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623
1
高松红,杨迪,李忠起,郑飞,JEON You-Jin,戴雨霖.
快速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2型糖尿病大鼠口服四君子汤的药代动力学[J]
.应用化学,2021,38(3):315-322.
被引量:1
2
苏文娟,黄熙,秦峰,江莉,任平.
大鼠灌胃厚朴及厚朴三物汤后和厚朴酚的药动学比较[J]
.中药材,2008,31(2):255-258.
被引量:13
3
张琳,毛帅,宋小珍,秘妍,张帆,何欣,刘凤华.
中草药添加剂对夏季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J]
.中国家禽,2007,29(15):55-56.
被引量:14
4
李楠.
情志致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探讨[J]
.中医研究,2008,21(3):3-5.
被引量:23
5
吴惠时,江小青.
Ⅰ号灌肠液的配制与临床疗效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6):366-367.
6
殷文光,李曼玲,刘淑芝.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60-64.
被引量:8
7
项琪,姚崇舜.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22(z2):717-719.
8
蒋学华,马国.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S1):80-90.
被引量:3
9
谢跃生,张振清,乔善义,张永祥,阮金秀.
六味地黄汤不同配伍对马钱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S1):234-236.
被引量:3
10
何军,梁国刚.
配位化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2):77-80.
被引量:8
1
黄桂锋,熊大经,谢慧.
试论脾虚与鼻鼽的关系[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23):34-35.
被引量:15
2
张莉,黄熙,王骊丽,任平,封吉化,陈建宗.
四君子汤灌胃大鼠甘草甜素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药材,2000,23(9):563-565.
被引量:7
3
张玮函,吴咸中.
药物血清在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2):190-193.
被引量:12
4
邵妍,任平.
任平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述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5):14-15.
被引量:5
5
梁忠,王华.
氧·经气·经络——关于经气和经络实质的新假说[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3(3):13-15.
被引量:18
6
杨祖贻,裴瑾,刘荣敏,程佳,万德光,胡荣.
当归肉桂配伍后阿魏酸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2):1012-1015.
被引量:14
7
杨祖贻,裴瑾,刘荣敏,程佳,万德光,胡荣.
温里药配伍提高赤芍效应成分芍药苷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9):822-824.
被引量:20
8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骨肿瘤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10(1):55-55.
9
黄熙,陈可冀.
“证治药动学”新假说的理论与实践[J]
.中医杂志,1997,38(12):745-747.
被引量:58
10
黄熙,臧益民,牛国保.
“血瘀证治药动学”新假说[J]
.心功能杂志,1994,6(4):243-246.
被引量:8
中国中药杂志
199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