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英语世界的现代文学研究之报告
被引量:
11
A Report on Modern Literature Studies in the World of Engl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王德威
张清芳
机构地区
哈佛大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英语世界
50年代
中国文学
大传统
动力论
夏志清
新批评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
王德威(1954-),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张清芳(1973-),女,山东临沂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40
1
[2]安敏成(Marston Anderson).The limits of Realism: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伯克利:U of California P,1990.
2
[3]周蕾(Rey Chow).Women and Chinese Modernity:The Politics of Reading between East and West,明尼阿波利斯:U of Minnesota P,1990.
3
[4]马克斯·韦伯.The Protestant Ethnic and The Sprit of Capitalism,纽约:Columbia UP,2002.
4
[6]丹敦(Denton Kirk).The Problematic of Self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Hu Feng and Lu Ling,斯坦福:Stanford UP,1998.
5
[7]丹敦.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Writing on literature,1893-1945.
6
[8]米列娜(Delezelova).The Chinese Novel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多伦多:U of Toronto P,1980.
7
[9]杜迈克(Michel Duke).Blooming and Contendong: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Post-Mao Era,布鲁明顿:Indiana UP,1985.
8
[10]梅仪慈(Feuerwerker I-tsi Mei).Ding Ling's Fiction,剑桥:Harvard UP,1982.
9
[13]莫勒·戈德曼(Goldman Merle).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May Fourth Era,剑桥:Harvard UP,1977.
10
[15]葛浩文(Goldblatt Howard).Words Apart:Rec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ts Audiences,纽约:M E Sharpe,1990.
同被引文献
108
1
马睿.
当异质性冲击成为历史——对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研究,2009(2):41-47.
被引量:4
2
程光炜.
《中国现代小说史》与80年代的“现代文学”[J]
.南方文坛,2009(3):18-29.
被引量:10
3
王海龙.
美国当代汉学研究综论[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1):56-63.
被引量:6
4
李欧梵.
美国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现状与方法[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5):27-34.
被引量:4
5
黄卫总.
明清小说研究在美国[J]
.明清小说研究,1995(2):217-224.
被引量:10
6
王海龙.
对汉学流变的回顾与思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2):58-72.
被引量:8
7
吴义勤.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J]
.文艺研究,2002(5):59-66.
被引量:15
8
岳峰.
东学西渐第一人——被遗忘的翻译家陈季同[J]
.中国翻译,2001,22(4):54-57.
被引量:17
9
文军.
论翻译过程与翻译标准的关系[J]
.上海科技翻译,2000(4):1-5.
被引量:7
10
曹晋,何谷理.
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访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何谷理教授[J]
.文学遗产,2000(4):132-13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1
1
李诠林.
留学生文学之于台湾文学在美国的流播——一个系谱学的考察[J]
.华文文学评论,2020(1):309-319.
2
王晓平,张清芳.
文学性、历史性和现代性——北美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三种趋势[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4):124-137.
被引量:4
3
张清芳.
张旭东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谈片[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8):91-98.
4
白杨,崔艳秋.
英语世界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格局与批评范式[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4(6):41-48.
被引量:2
5
陈风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英语语境译介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途径探索[J]
.华文文学,2016,0(4):39-46.
被引量:5
6
郭恋东.
论中国文坛对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接受与反思[J]
.学术月刊,2017,49(1):117-124.
被引量:1
7
梁霞.
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管窥[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0(2):128-143.
被引量:1
8
李石.
海外华人学者文化研究的知识生产机制及其局限[J]
.粤海风,2021(2):62-71.
9
张清芳.
海外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研究及其诗学建构——以美国学者宋明炜的研究为中心[J]
.当代文坛,2021(6):171-176.
10
梁建东.
多元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简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J]
.国际汉学,2011(1):233-245.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廖望.
“多元变革时代”与“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小说——评王晓平《追寻中国的“现代”:“多元变革时代”中国小说研究1937—1949》[J]
.学术评论,2023(1):60-67.
2
唐宏峰.
在“现代性”理论框架中的“晚清”——对近代小说研究近况的考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6):15-22.
被引量:5
3
王晓平.
中国文学现代性起源的争议及其实质——论王德威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9(3):41-50.
被引量:3
4
章永林.
学术期刊中注释的规范化问题辨析[J]
.编辑之友,2016(11):78-81.
被引量:2
5
郭恋东.
论中国文坛对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接受与反思[J]
.学术月刊,2017,49(1):117-124.
被引量:1
6
林佩璇.
整合性适应与选择:生态化合译模式探索[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24-133.
被引量:1
7
何理璐,魏昕.
阐释学视阈下的文化误读与文化误译——阎连科《受活》《年月日》英译本中的“红色”组合意象分析[J]
.北方文学,2019,0(3):120-121.
8
石建红.
论初中英语教学法的传统性与时尚性[J]
.求知导刊,2018,0(35):82-82.
被引量:1
9
夏传真.
当代文学鉴赏的困惑——以艾略特的《荒原》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9):103-105.
被引量:1
10
张琛.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译介困惑与重新定位探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5):16-17.
1
任慧.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动力[J]
.中国政协,2009(10):104-105.
2
杨雅娟.
解读弗洛伊德之文艺动力论[J]
.天府新论,2004(B12):251-252.
3
万涛,宋婉璐.
随风而至的绿色之思——浅析《飘》中的生态意识[J]
.海外英语,2011(13):257-258.
被引量:1
4
何熠楠,胡志伟,王玄理.
浅谈《源氏物语》在后世的传播情况[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810-811.
被引量:1
5
程凯.
多元文化与当代美国文学[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1):78-78.
被引量:2
6
王渭清.
忧患与超越——古代文艺创作动力论阐释[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57-59.
7
陈超.
同时在诗歌与批评间展开[J]
.山花(下半月),2015,0(10):98-101.
8
陈超.
霍俊明和他的诗歌批评[J]
.南方文坛,2009(5):72-74.
被引量:1
9
伊万·克里玛,崔卫平.
我们的传统和发展的限制[J]
.文艺理论研究,1997(5):92-95.
10
徐一周.
泄愤,从诗文到小说——兼谈张竹坡的小说创作动力论[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4,0(1):34-37.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