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元学分制”模块化课程体系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元学分制”课程体系建设要立足岗位需求,主动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并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三元学分制”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重视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提高了就业率。
作者
肖炎根
机构地区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17期20-21,共2页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三元学分制”
模块化
课程体系
分类号
G642.47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简介
肖炎根(1973-),男,湖南株洲人,讲师,株洲职业技术学院(412001)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1
王襄.
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41-42.
被引量:9
2
吴志荣.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及实践[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4):61-63.
被引量:4
3
俞兴明,曹丰文.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16(3):8-1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吴志荣,张溪.
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施[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5):62-65.
被引量:6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高职高专教育启思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周一志.湖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4
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S],1992.
5
杨进.
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4):36-39.
被引量:169
共引文献
12
1
王青云,陈瑞.
现代电子技术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56-60.
被引量:2
2
潘行心,潘海燕,张丽萍.
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的研究[J]
.广西轻工业,2009,25(3):154-155.
被引量:2
3
肖姣娣.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J]
.甘肃科技,2009,25(12):185-186.
被引量:1
4
檀辉,孙春青.
高职院校基于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体系建设[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6):909-910.
被引量:2
5
许秀平.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09,12(6):127-129.
被引量:14
6
丁光亮,赵新安.
高职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95-96.
7
原建伟.
基于开源社区的开放式教育模式的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0(7):37-39.
被引量:3
8
党占平.
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63-64.
被引量:9
9
陈张杰.
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探究[J]
.科技信息,2010(8):181-181.
10
鲁效伟.
高职高专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模式探索[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9):219-22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3
1
习岑.
教育部颁发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25):5-5.
被引量:1
2
陈曦萌.
构建职业学校学分互认机制的政策分析与建议[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19):24-25.
被引量:13
3
谭泽晶.
对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的建议[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19):26-27.
被引量:3
4
赵宝芳,孙百鸣.
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1):20-21.
被引量:14
5
刘涛.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4):45-48.
被引量:50
6
束剑华.
高职学分制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
.职教论坛,2006,22(02X):8-10.
被引量:25
7
吴荣叶.
浅谈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及弹性学制[J]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7):20-22.
被引量:1
8
王襄.
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41-42.
被引量:9
9
曾宪章.
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7(21):100-101.
被引量:60
10
曾瑞.
基于web环境下的校园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J]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2):56-5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胡慧芳.
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的研究进展[J]
.职教论坛,2008,24(12):15-18.
被引量:12
2
肖姣娣.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J]
.甘肃科技,2009,25(12):185-186.
被引量:1
3
卞建勇,涂用军.
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16(46):260-262.
被引量:6
4
秦绍庚.
构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4):138-139.
5
李夏林,杨禄.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20,17(28):179-18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胡昌送,蔡勤生.
我国高职学分制改革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2,12(6):12-19.
被引量:3
2
姬保卫,于海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1):193-194.
被引量:3
3
孙百鸣,杨桦,山颖.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实践与探索[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4.
4
王云凤.
高职院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91-92.
被引量:1
5
孙百鸣,赵宝芳,杨桦.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成人教育,2009,29(11):35-36.
被引量:4
6
江国华,汪忠浩,褚群杰,张智勇,江春晓.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142-3144.
被引量:10
7
白廷国.
高职高专院校学分制改革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61-63.
8
王茂莉.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留白”设置探索[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2):5-7.
被引量:1
9
郑丽丹,邱荣海.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困难及对策[J]
.安顺学院学报,2015,17(3):51-52.
10
叶勇.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15(15):35-37.
被引量:8
1
刘明星,陈忠林.
三元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开发与管理[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1):15-16.
被引量:6
2
侯建军,陈忠林.
三元学分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6):65-67.
被引量:2
3
李秋菊.
示范建设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价值工程,2010,29(26):170-171.
被引量:2
4
刘明星.
职业院校三元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5):123-124.
5
明鑫,卢勇威,韦忠善.
文理兼招背景下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广西教育,2015,0(35):164-165.
6
周育辉,李军民,孙滨.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3,32(12):253-254.
7
陈忠林.
论高职学院三元学分制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7(18):23-25.
被引量:11
8
陈锡宝.
谈高职教学管理的“三元学分制”设计[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1):44-45.
9
侯卫卫,井延波.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尝试和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79-180.
被引量:1
10
徐晶晶,吴晓.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和就业心态的调查和思考[J]
.科技资讯,2008,6(24):222-223.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