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热拌沥青混合料间歇式拌和工艺要点分析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间歇式拌和楼的工作原理入手,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中拌和楼的调试,对混合料间歇式拌和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者
张军辉
钱国平
机构地区
长沙理工大学
出处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234,共3页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
基金
交通部应用基础项目(编号:2006319825090)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间歇式拌和
目标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
分类号
U4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作者简介
张军辉,男,博士,讲师.E-mail:zjhseu@163.com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235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2
1
叶勤,白琦峰.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调试技术[J]
.中外公路,2006,26(3):259-262.
被引量:7
2
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200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2004..
共引文献
2235
1
裴德勇,柳崇伟.
连续式沥青砼拌和楼生产及施工质量控制[J]
.公路与汽运,2005(2):110-112.
被引量:3
2
李银萤.
Superpave混合料施工技术初探[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4(2):26-28.
3
李立群,赵贵海.
沥青砼路面透层的重要性及施工要点[J]
.公路与汽运,2005(4):58-59.
被引量:5
4
邓锡信.
SBS改性沥青粘结防水层施工技术应用[J]
.公路与汽运,2005(5):38-40.
被引量:7
5
李彦伟.
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水损坏的防治[J]
.山西建筑,2005,31(23):4-5.
被引量:1
6
靳进钊.
如何完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104-107.
7
彭余华,王超凡.
LZH-25C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的应用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23(2):18-20.
被引量:3
8
王鸿博,钱春香,王修田.
粉胶比与集料级配对开级配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公路,2006,51(2):153-157.
被引量:2
9
程英伟,何晓鸣,张炜.
AC-16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研究[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6,25(1):78-81.
被引量:10
10
应荣华,陈骁,张志勇.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损伤模型分析[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22(1):42-4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4
1
杨凯,赵勇,陈李峰.
Superpave-25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J]
.公路交通技术,2008,24(z1):9-12.
被引量:1
2
李德超.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调整中的几个问题[J]
.公路,2006,51(1):160-164.
被引量:8
3
叶勤,白琦峰.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调试技术[J]
.中外公路,2006,26(3):259-262.
被引量:7
4
付素文.
基于GTM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控制[J]
.公路交通技术,2007,23(3):53-56.
被引量:2
5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S].
6
刘洪海,李红船,刘凤轩,王环,赵淑君,王洪亮.
提高沥青拌和设备配料精度的方法与试验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9):152-155.
被引量:9
7
费松涛,应荣华,王君强.
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冷料仓流量标定[J]
.中外公路,2009,29(2):232-234.
被引量:6
8
孙忠宁,柴福斌,李刚,陈团结.
法国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J]
.中外公路,2009,29(3):357-361.
被引量:6
9
张佳鹏,何宪宏.
浅析间歇式沥青拌合站混合料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2):80-81.
被引量:9
10
李明,陆陆.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调试[J]
.北方交通,2011(7):18-1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费松涛,应荣华,王君强.
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冷料仓流量标定[J]
.中外公路,2009,29(2):232-234.
被引量:6
2
张晨晨,王旭东,黄英强,范育辉.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均衡设计方法[J]
.中外公路,2013,33(1):253-255.
被引量:13
3
李志杰.
从间歇式拌和站分析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J]
.北方交通,2017(2):61-63.
被引量:2
4
黄红明,曾国东,王勋,周敏,韩春来.
基于冷-热料仓均衡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调试技术研究[J]
.中外公路,2017,37(5):293-297.
被引量:4
5
胥吉.
SMA生产配合比调试及拌和质量控制技术[J]
.公路交通技术,2018,34(4):42-46.
6
李正中,王伟广,高权,满伟.
沥青拌合站行业监管实践及思考[J]
.山东交通科技,2019,0(2):103-105.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卢春兰.
关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思考[J]
.工程质量,2021,39(S01):211-214.
被引量:1
2
王洪江.
沥青配合比优化设计成本控制技术研究[J]
.科技与企业,2013(22):388-388.
被引量:1
3
张薄.
解析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的成本控制方法[J]
.山西建筑,2014,40(31):247-248.
4
刘克.
间歇式拌和楼二次筛分生产合成级配矩阵模型及参数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6):68-78.
被引量:3
5
师晓斌.
拌和站成本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30):230-230.
6
黄文通,王端宜,徐国元.
沥青拌和楼动态调试及效果评价[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5,32(9):97-100.
被引量:2
7
冯明林,王妍方,冯亚磊.
沥青种类对不同级配的超薄层路用性能影响分析[J]
.中外公路,2015,35(6):76-79.
被引量:6
8
李志杰.
从间歇式拌和站分析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J]
.北方交通,2017(2):61-63.
被引量:2
9
陶建国.
沥青混合料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比较分析[J]
.甘肃科技纵横,2017,46(8):56-58.
被引量:1
10
黄红明,曾国东,王勋,周敏,韩春来.
基于冷-热料仓均衡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调试技术研究[J]
.中外公路,2017,37(5):293-297.
被引量:4
1
张青.
浅析影响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的几个因素[J]
.江西公路科技,2005(2):39-39.
2
陈宇.
浅析影响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的几个因素[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7-8.
3
李庆瑞,王莎.
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的关键施工技术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33(3):72-75.
被引量:6
4
罗瑞琪.
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间歇式拌和站的生产能力[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99,16(5):10-11.
5
李志杰.
从间歇式拌和站分析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J]
.北方交通,2017(2):61-63.
被引量:2
6
贾同谦.
间歇式拌和设备在沥青路面再生中的应用[J]
.公路交通技术,2008,24(S2):50-52.
被引量:1
7
张晓光.
间歇式拌和站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质量控制要点[J]
.交通世界,2010(15):266-267.
8
裴建中,邢向阳.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27(3):41-44.
被引量:25
9
中国矿业大学.
与间歇式拌和站配套的沥青再生设备及技术[J]
.中国公路,2004(23):134-136.
10
李炜,纪小平.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的确定方法[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27(9):57-59.
被引量:12
中外公路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