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现状及育种方向之浅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较多,总体品质较好;但鲜籽粒皮略厚,产量偏低,部分品种抗倒(折)性差。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选育,要加强对薄皮性状和抗性材料的选择,特别是抗倒、耐寒、耐热、耐涝、耐旱的优质的新品种。
作者
梁燕听
时成俏
李体琛
机构地区
广西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玉米研究所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9期7-8,共2页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区试
选育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广西种子总站:2002-2006年广西鲜食甜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总结.广西农作物品种动态2002-2006.
2
刘正,刘小源.
糯玉米杂交种品质与产量综合评价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3):30-32.
被引量:15
3
郭万生,谢太理,李体琛.
广西糯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3):273-274.
被引量:10
4
丁照华,孟昭东,张发军,汪黎明,孙琪,张庆伟.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玉米科学,2006,14(3):46-48.
被引量:72
5
史振声.
鲜食玉米品种品质评价及标准的探讨[J]
.玉米科学,2006,14(6):69-70.
被引量:55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彭泽斌,田志国.
我国糯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J]
.玉米科学,2004,12(3):116-118.
被引量:61
2
许崇香.糯质玉米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1995,3(3):16-18.
3
[1]崔功豪.区域分析与规划[M].郑州:河南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4
[3]王汉澜.教育测量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姜思增.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目标和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2,:161-163.
6
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全国玉米资源目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7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玉米新品种动态[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
NY/T524-2002NY/T.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糯玉米.,2002..
9
曾孟潜,等.优质玉米食用品质及其评价标准[M].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10
NY/T52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甜玉米.,2002..
共引文献
140
1
王彧超,李洪,王瑞军,郗小倩.
高寒区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技术对鲜食玉米生长及鲜穗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5):14-17.
被引量:2
2
王慧,胡颖雄,卫季辉,卢有林,孙萍东,于典司,关媛,顾炜,施标,林金元,郑洪建.
优质糯玉米新品种‘申科糯602’[J]
.园艺学报,2021,48(S02):2865-2866.
被引量:3
3
刘萍,陆卫平,陆大雷.
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品质评价理化指标的筛选[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3):16-21.
被引量:42
4
汪黎明,王志武,巩东营,李杰文,马兰,刘玉敬.
黄淮海糯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4):74-76.
被引量:10
5
穆可.
从体制上确保县乡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保证──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访谈录[J]
.中国公务员,2002(3):7-8.
6
郭彦,杨洪双,张文会,蒋基建.
黑糯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
.玉米科学,2005,13(4):44-45.
被引量:9
7
刘正,李文娟.
鲜食型糯玉米杂交种4级鉴定选育方法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27-2228.
8
盛耀辉,马兴林,侯立白,田志国,黄长玲.
施氮方式对糯玉米鲜穗产量及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6(2):35-37.
被引量:8
9
谢大森,何晓明,彭庆务.
黑皮冬瓜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J]
.中国蔬菜,2006(9):9-12.
被引量:16
10
陆虎华,陈国清,薛林,黄小兰,印志同,石明亮,胡加如.
优质高产糯玉米单交种苏玉糯5号的选育[J]
.玉米科学,2006,14(5):61-63.
被引量:21
1
崔再兴,高艳平,孙长君,胡玉枢,杨正书.
辽宁省棉花品种现状、问题与对策[J]
.杂粮作物,2005,25(3):192-193.
2
柴卫东,刘贞贞,张忠波,平文超.
河北省棉花品种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业科技通讯,2015(10):3-4.
3
孟祥海,陈秀敏,孙书娈,乔文臣,魏建伟,李丁.
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现状及今后新品种选育商榷[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66-69.
被引量:3
4
李汉华.
新疆杂交棉品种现状及发展建议[J]
.种子世界,2010(11):1-2.
被引量:2
5
戚麟.
棉花品种的科学选择及种植[J]
.农村科技,2010(6):109-110.
6
卢治安.
西藏小麦品种现状及良种的引进[J]
.西藏科技情报,1993(2):20-20.
7
李相奎,姚永湘.
山东主稻区水稻抛秧的理论依据及适抛品种筛选[J]
.山东农业科学,2000,32(5):21-22.
8
路香彩,石秀玉.
河北省冬小麦生产和品种现状与选育[J]
.河北农作物研究,1994(1):28-31.
被引量:1
9
张乃雄.
宝鸡市玉米品种现状与解决对策[J]
.种子世界,2014(5):10-11.
10
李俊鹏,唐会子,王宝玲.
唐山市小麦品种现状和发展建议[J]
.种子世界,1997,0(3):21-21.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