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用“治未病”理论指导飞行人员健康疗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治未病”的提出与发展溯“治未病”一词的学术渊源可到春秋乃至周代的多种文献。如《周易》云:“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反映了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国语·楚语》日:“夫谁无疾患?能者早除之……为之关藩篱而远备闲之,犹恐其至也,是之为日惕。
作者
王红梅
机构地区
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
出处
《中国疗养医学》
2007年第9期533-535,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Convalescent Medicine
关键词
“治未病”理论
健康疗养
飞行人员
学术渊源
《周易》
分类号
R85 [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匡调元.
两纲八要辨体质新论[J]
.中医药学刊,2003,21(1):108-110.
被引量:50
2
王红梅.
小议无病有证[J]
.中医杂志,2003,44(z2):123-125.
被引量:1
3
王红梅.
“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探微[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71-1672.
被引量:17
4
龚婕宁.
“治未病”理论的超前性与临床滞后的改变[J]
.中医药学刊,2003,21(1):132-133.
被引量:19
5
宋为民 罗金才.未病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6
王伟,陈可冀.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36-137.
被引量:18
7
王红梅.健康疗养的飞行人员中医证型观察分析.西北地区第六届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2.1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匡调元.体质病理学研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8,(2):30-30.
2
石寿棠.医原[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2.
3
赵金锋.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4
杨士瀛.仁斋直指小儿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
5
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6
周凤梧 等.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
7
南怀瑾.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珍藏本[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8
虞搏.医学正传[M)[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
9
项平.新世纪中医药[M].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0.11.
10
宋为民 罗金才.未病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8.
共引文献
96
1
王红梅.
小议无病有证[J]
.中医杂志,2003,44(z2):123-125.
被引量:1
2
王林现,翟建国,宋进胜,张增建.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探讨[J]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2008(6):74-75.
被引量:1
3
杨美春,方刚,汤红丽.
亚健康状态的壮医辨析及壮医外治法调理[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S1):64-65.
被引量:5
4
匡调元.
舌象与体质[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4):264-264.
被引量:22
5
王红梅.
“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探微[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71-1672.
被引量:17
6
张克家,许剑琴.
现代中兽医诊疗体系[J]
.中兽医学杂志,2004(5):31-35.
被引量:2
7
钱会南.
中医体质的现代研究方法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5):1-3.
被引量:2
8
许海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92例[J]
.现代中医药,2005,25(5):10-11.
9
吕爱平,陈可冀.
疾病的证候分类研究思路[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9):843-845.
被引量:20
10
肖允明,王继香.
浅述《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J]
.河南中医,2005,25(12):7-9.
被引量:10
1
张静.
《伤寒杂病论》中大黄性能与效用的关系探讨[J]
.光明中医,2003,18(5):7-8.
被引量:2
2
李国荣.
风药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3):9-10.
被引量:2
3
李国荣.
风药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
.中医杂志,2005,46(7):544-545.
4
赵萍,王磊,杨建宇,谷胜东.
浅谈张子和对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J]
.光明中医,2002,17(3):61-62.
被引量:2
5
陈军.
既济、未济观与心肾不济所致的冠心病[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6(4):9-10.
6
李丰云.
道家神仙既济丹验案二则[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5):587-588.
7
汤凤平,何琳,陆永飞.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指导健康疗养中的意义[J]
.武警医学,2010,21(8):697-698.
8
卢燕,姜仪辉.
从坎(水)离(火)既济谈妇科[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1568-1569.
9
刘永成.
《易》之“需”、“既济”与“未济”卦的中医学解释[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54-155.
被引量:3
10
谭子燕.
既济熟寐饮治疗阳虚不寐27例[J]
.韶关大学学报,1996,17(2):104-105.
中国疗养医学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