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凯恩斯“货币非中性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货币非中性论和与之紧密相联的货币供给外生论从理论层面彻底摧毁了作为"整个经典学派理论之骨干"的萨伊定理,构成凯恩斯革命的两大理论基石。非充分就业均衡是经济运行常态,因此,深入研究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对于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特别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体系支撑。本文试图系统梳理货币性质理论的历史演进,探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货币非中性思想",并解析其在凯恩斯革命中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出处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36,共4页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基金 教育部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货币政策技术支持体系和管理系统研究> (项目批准号为:06JA79008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配第.《献给英明人士》.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8页.
  • 2配第.《政治算术》.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0,31页.
  • 3约翰·洛克.《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9页.
  • 4约翰·穆勒.1991《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北京:商务印书馆.
  • 5熊彼特 朱泱译.《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8-29页.
  • 6约翰·罗.《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3,8,25页.
  • 7胡企林.《评约翰·罗的经济思想》.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ix,x,viii页.
  • 8黄达.《货币银行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9威克塞尔.《国民经济学讲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 10刘桀敖.《国外货币金融学说》.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第241页.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