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产阶级“稳定器”理论质疑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产阶级政治上温和保守、具有阶层冲突的缓冲作用、能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是社会的"平衡轮"与"稳定器"。然社会稳定实质上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稳定应是各子系统交互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整个社会阶级阶层之间利益协调与共同发展作用的结果。对中产阶级理论中的"稳定器"说,应持审慎态度。
作者
沈瑞英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商管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6-111,共6页
Academics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稳定器
质疑
分类号
D564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作者简介
沈瑞英(1963-),上海大学商管学院公共管理学系副教授、博士。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4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09
同被引文献
11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14
1
聂运鳞.《政治现代化与政治稳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47页.
2
赵延东.
“中间阶层认同”缺乏的成因及后果[J]
.浙江社会科学,2005(2):86-92.
被引量:49
3
樊弓.
一个国家的破产——解读阿根廷命运[J]
.南风窗,2002(4):58-61.
被引量:3
4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的政治秩序》,王冠华译,三联书店,第263,263-264页.
5
《古巴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缘由》[J].上海宣传通讯,2005,.
6
李强.关于中产阶级与中间阶层[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2).
7
刘克明.
苏联共产党与苏联知识分子[J]
.东欧中亚研究,2002(5):1-10.
被引量:9
8
郭春生.
试论激进知识分子对苏联剧变的推动作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20(1):14-19.
被引量:2
9
郭春生.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剖析知识分子抛弃苏联的一个历史原因[J]
.俄罗斯研究,2003(2):29-35.
被引量:2
10
张清,汪梦.
中产阶层:理论阐释、演进与民主化[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3):67-7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74
1
李正东.
论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整合功能[J]
.学术论坛,2001,24(1):144-146.
被引量:11
2
路风.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
.中国社会科学,1989(1):71-88.
被引量:537
3
陈树德.
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J]
.社会学研究,1989(4):1-11.
被引量:15
4
王坚红.
一个持“不同政见”者眼中的苏联解体[J]
.科学社会主义,1995(6):72-75.
被引量:4
5
铁婴.
萌生中的中国白领阶层[J]
.文化交流,1999(4):14-17.
被引量:1
6
许荣.
法国中产阶级:历史与现状[J]
.湖北社会科学,2004(11):119-121.
被引量:2
7
张宛丽,李炜,高鸽.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J]
.江苏社会科学,2004(6):100-107.
被引量:44
8
刘克明.
苏联共产党与苏联知识分子[J]
.东欧中亚研究,2002(5):1-10.
被引量:9
9
李强.
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与现状[J]
.社会,2005,25(1):28-42.
被引量:66
10
刘欣.
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J]
.社会学研究,2001(3):8-17.
被引量:158
共引文献
209
1
方泽强,徐晨阳,陶星松.
社会学视角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及改进策略——基于教育与职业和社会分层的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4):53-58.
被引量:4
2
李骏.
从收入到资产:中国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及其变迁——以1991-2013年的上海为例[J]
.社会学研究,2021(3):114-136.
被引量:50
3
张小红.
在家早教:城市新中产家庭婴幼儿养育策略——基于微信育儿群的参与观察[J]
.当代青年研究,2022(3):84-90.
被引量:3
4
章志敏.
阶层认同变化的结构性动力——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界限APC分析(2008~2019)[J]
.清华社会学评论,2024(1):249-276.
5
胡荣,龚灿林.
房产、相对剥夺感与主观阶层认同感[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1):128-137.
被引量:13
6
杨书胜.
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吗[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9-21.
被引量:2
7
王明霞.
试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社会学的视角[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45-146.
8
钟剑华.
浅谈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变迁[J]
.社科纵横,2006,21(9):3-4.
被引量:1
9
钱民辉,陈旭峰.
发挥中等收入群体“社会稳定器”功能[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2):18-20.
被引量:2
10
董牧,韩欢欢.
对我国中产阶级几个问题的思考[J]
.中国城市经济,2012(2):335-336.
同被引文献
111
1
于显洋.
中产阶层的社区参与:意识与渠道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2):71-76.
被引量:16
2
杨书胜.
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吗[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9-21.
被引量:2
3
胡安·巴勃罗·福西,朱伦.
西班牙民族主义问题及民族和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J]
.世界民族,1993(2):1-15.
被引量:11
4
吴志成.
关于政治稳定理论的几个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1):105-111.
被引量:25
5
金玉.
中国社会中产阶级的构成及其阶级意识[J]
.东疆学刊,2014,0(3):91-99.
被引量:4
6
刘能.
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
.开放时代,2004(4):57-70.
被引量:237
7
郑慧.
“政治稳定”概念辩析[J]
.社会主义研究,2002(4):48-52.
被引量:28
8
李炜.
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4(5):80-95.
被引量:18
9
张宛丽,李炜,高鸽.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J]
.江苏社会科学,2004(6):100-107.
被引量:44
10
夏建中,姚志杰.
白领群体生活方式的一项实证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139-144.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5
1
陈道银.
“中产悖论”与政府转型[J]
.社会科学家,2012,27(5):59-63.
2
孙斐诺.
中产阶层社会政治功能之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
.中国科技投资,2014(A08):482-484.
3
肖克.
国家转型中政治稳定维持经验的国际比较及分析[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16(6):38-47.
被引量:6
4
朱斌.
当代中国的中产阶级研究[J]
.社会学评论,2017,5(1):9-22.
被引量:17
5
姚新羽.
中间阶层及中国中间阶层发展路径探索[J]
.现代商业,2017(11):57-59.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卢晓云,周娇娇.
纪录片参与公众议题的问题意识与叙事策略——以纪录片《镜子》为例[J]
.中国电视,2017(11):82-86.
被引量:3
2
方茜.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奇迹的内涵、归因与展望[J]
.社会科学战线,2018(8):1-9.
被引量:1
3
陈亮,谢琦.
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的“精英俘获”困境及自主型治理--基于H省L县“组组通工程”的个案研究[J]
.社会主义研究,2018,0(5):113-121.
被引量:34
4
赵志朋,肖克.
地区国际秩序转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以东南亚为研究对象[J]
.广西社会科学,2017(7):49-54.
5
雷开春.
青年白领移民的中产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J]
.青年研究,2018(3):34-43.
被引量:5
6
朱斌,范晓光.
中产阶层抑或中等收入群体——当前中国中间阶层的再审视[J]
.江海学刊,2019(1):117-126.
被引量:13
7
刘硕,周可阳.
学区房消费与新中产阶层的内部分化——基于绍兴市新中产阶层的访谈研究[J]
.社会发展研究,2019,6(4):76-95.
被引量:6
8
吴晓波,余璐,雷李楠.
超越追赶:范式转变期的创新战略[J]
.管理工程学报,2020,34(1):1-8.
被引量:50
9
刘晓阳.
符号背后的精神危机——基于商业电影中的中产阶层形象塑造分析[J]
.东南传播,2020,0(2):73-77.
10
郑吉峰.
制度学习与国家转型:一个研究述评[J]
.甘肃理论学刊,2020,0(3):21-29.
1
汤.
中产阶级“稳定器”理论质疑[J]
.资料通讯,2007(9):52-53.
2
刘洪记,李林启.
物权行为理论质疑[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26-28.
3
张新华.
美国亚太总体战略的构想与调整[J]
.国际观察,1993(6):1-5.
4
彭静.
关于中产阶级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
.才智,2011,0(9):202-202.
被引量:1
5
毛玮,刘蕾菁.
物权行为理论质疑[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3):107-111.
被引量:2
6
刘余杰.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在医疗纠纷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2002,6(8):20-22.
被引量:9
7
张晓蓉.
关于加强医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J]
.才智,2010,0(3):235-235.
被引量:2
8
陈柏峰.
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农村中间阶层[J]
.人文杂志,2014(7):105-108.
被引量:13
9
时国华.
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3):58-59.
10
王君琦.
行政体制改革是改革红利重要释放口[J]
.领导科学,2013(15):21-21.
学术界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