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与人的伦理本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黑格尔指出伦理是人的本质规定,是个体合理的存在方式。个人只有成为国家的成员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和解放。教育应当是伦理教育,即教育是个体自由意志实现伦理本质的中介,教育应该去除个体的主观任性和个人主义,使其融入社会制度与历史传统构成的伦理实体中,在伦理实体中实现个体的自我完善。
作者
柳谦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18,53,共5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黑格尔
伦理
自由
教育
分类号
G40-095.16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62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1
参考文献
8
1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
高兆明.黑格尔"伦理实体"思想探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5).
3
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4
克莱斯·瑞恩.异中求同:人的自我完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6
查尔斯·泰勒 城炼译.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6..
7
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
杜威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662
1
董亚炜.
论政治文明中制度建设的基本关系:政党自主性与国家自主性[J]
.晋阳学刊,2004(4):16-19.
被引量:7
2
倪稼民.
文化张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凸现[J]
.理论探索,2004(5):22-24.
被引量:1
3
杨汉国.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合理定位[J]
.社会主义研究,2003(1):48-50.
4
康健.
黑格尔的遗产与社会伦理的一般规定[J]
.理论探讨,2002(3):19-23.
5
马向真.
道德人格与自我同一性[J]
.学术论坛,2004,27(6):17-20.
被引量:2
6
马杏苗.
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47-51.
7
祝爱武.
终身教育视野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人性化走向[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2):60-62.
被引量:5
8
王东莉.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
.教学与研究,2005(2):85-90.
被引量:141
9
刘祖云.
论我国公共行政价值的三大问题[J]
.长白学刊,2005(2):12-16.
被引量:10
10
于江.
雅典民主制评析[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3(2):30-3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2
1
程广安.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教育观批判[J]
.江苏社会科学,2007(S2):56-59.
被引量:2
2
缪建东.
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黑格尔学说给我们的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48-53.
被引量:3
3
高兆明.
自由视域中的教育——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教育思想研究[J]
.中国德育,2006,1(9):10-15.
被引量:6
4
陈超群.中国教育哲学史(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5
邓晓芒.邓晓芒讲黑格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97页.
7
Tubbs,N.Education in Hegel[ M].London : Continuum, 2008.50.
8
Allen W. Wood. Hegel on Education [M]. In:Amelie O. Rorty (ed.). Philosophy as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8.21.
9
[德]黑格尔.黑格尔历史哲学[M].潘高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128.128.
10
程广安.
黑格尔教育思想评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4):126-12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李荣亮.
论黑格尔教育的目的与内容[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3):1-3.
2
李荣亮.
从家庭、市民社会到国家——黑格尔教育的实现途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8-11.
3
廖丁瑶.
黑格尔法哲学视域下的家庭教育[J]
.管理观察,2019,0(17):83-85.
4
徐正旭,龚正伟.
体育何以让“立德树人”成为可能[J]
.体育学刊,2019,26(4):8-15.
被引量:51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程胥,张哲.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入点初探[J]
.运动精品,2021,40(6):13-14.
被引量:1
2
张君权,张泳华.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教师的角色演变[J]
.体育师友,2023,46(1):65-67.
3
韩佳怡.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J]
.体育视野,2023(18):50-52.
4
林直,顾沈阳.
可视化定量分析视域下2011—2020年学校体育研究热点回顾与展望[J]
.体育视野,2023(4):7-11.
5
管迪.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大学体育德育实施路径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21):113-115.
6
丛鹏.
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职业学校篮球运动途径[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2):140-142.
7
王殿玺,周启迪.
新时代体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路径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6):41-57.
被引量:4
8
高鹏飞.
具身道德:学校体育何以“立德树人”的困境与治理[J]
.体育与科学,2020,41(2):80-86.
被引量:31
9
王哲.
关于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9,40(6):102-105.
被引量:15
10
赵富学,陈蔚,王杰,陈慧芳.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4):80-86.
被引量:366
1
俞吾金.
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J]
.哲学研究,1995(3):17-27.
被引量:14
2
周贵莲.
康德关于主体能动性的理论[J]
.岭南学刊,1992(4):59-62.
3
马华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本质规定性[J]
.江海学刊,1999(6):111-112.
4
宁团红.
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J]
.当代思潮,2003(2):56-60.
被引量:1
5
张怡智.
寓灵修于生活[J]
.中国天主教,1997(1):10-11.
6
郑文宣.
灰色情绪消除机[J]
.小星星(作文100分)(小学3-6年级),2012(1):76-77.
7
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J]
.大庆社会科学,2010(5):159-159.
8
沧南.
《试论当代中国哲学》[J]
.哲学动态,1985(9):37-37.
9
万事莫贵于义[J]
.作文之友(初中版),2010(9):16-17.
10
万云英.
防止任性与依赖培养孩子的独立性[J]
.大众心理学,1993(6):30-31.
学术论坛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