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84-1786,共3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参考文献24
1 程化奇,熊舜华,殷新尤,候安继,杨勇,江仙远,夏振信,张荣,王瑞绵,戎诚兴.大鼠更年期实验模型研究[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93,24(4):192-196. 被引量:104
2 梁文珍,刘道芳.紫参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2):103-104. 被引量:6
3 张涛,叶少剑,陈晓青,黄念芳,王胜男,江雪琴.中药复方对去卵巢大鼠内分泌-免疫功能的调节[J]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8):449-450. 被引量:14
4 肖炜,邓虹珠,马云,陈育尧.益妇宁软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3):253-257. 被引量:39
5 江仙远,陈友香,侯安继.更年康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机理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1):36-38. 被引量:17
6 王滨,刘宏艳,王红.更年乐对更年期综合征网络机制影响的实验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02,23(10):56-57. 被引量:17
7 冯利,葛嘉峰,孟晓润,王秀霞,褚维亚.坤宁安对去势雌性大鼠血清生殖内分泌值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00,17(4):63-64. 被引量:11
8 张英,黎烈荣,钱利琼,张茂林,谭异伦,刘又香.电针对去势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影响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4):2639-2640. 被引量:7
9 张雅萍,王秀霞.坤宁安丸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殖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01,18(3):52-54. 被引量:33
10 赵建英,史樱,王洁意.围绝经期妇女血清FSH、LH、E_2、T水平测定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6):360-361.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88
1 徐江,魏劲波,张奇仕,张玲,杨红,王虹,程化奇.更年期综合征心功能变化的探讨[J] .武汉医学杂志,1993,17(1):19-20. 被引量:8
2 徐克惠,杨式之,刘宏伟.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性激素测定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2):136-137. 被引量:8
3 段震峰,王东升.老年人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的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3,12(3):165-167. 被引量:13
4 黄晨.氧自由基在冠心病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J] .心血管病学进展,1994,15(3):129-131. 被引量:36
5 王志坚,陈敏珠,孙桂华,徐叔云.白芍总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药理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10(2):117-122. 被引量:81
6 王大增,朱燕青,李燕萍,李佶.更年舒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7):396-399. 被引量:43
7 张鸿炼,吴文蔚.白芍总甙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8):371-372. 被引量:19
8 程国钧,刘建立.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2):123-127. 被引量:151
9 王小云,张春玲,刘小玉,李丽芸,谢惠英,章国来.近绝经期妇女骨矿含量与“肾”关系探讨[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5,12(3):9-11. 被引量:5
10 李大金,李超荆,俞瑾,毛秋芝.中药复方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生殖内分泌-免疫功能的调节[J] .上海免疫学杂志,1995,15(5):257-260. 被引量:65
共引文献352
1 何海洋.益肾健脾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代谢的干预价值探讨[J] .今日健康,2016,15(2):334-334.
2 甘柏柳.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7,16(4):268-271. 被引量:2
3 杨铭,付萍,陈影丽,王清,王月珍,李伟.消更延经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机理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0):44-46.
4 董莉,姜琳,孟炜,朱南孙.补肾解郁清心方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5):63-65. 被引量:17
5 王月飞,田艳君,肖晓辉,崔清志,温海霞,杨永滨,张广美,刘国艺.中药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6):45-48. 被引量:12
6 张晓金,杨家林,归绥琪,徐丛剑.清经胶囊对老年大鼠卵巢功能调控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S1):204-206. 被引量:1
7 韩婷.红人归红胶囊对更年期小鼠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5-10. 被引量:1
8 郭金,张英杰,谭万信.益胃汤对初老雌性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4):48-51. 被引量:3
9 常青,张巧玉,应大君,史常旭.雌激素对老年早期大鼠脑心脏毛细血管结构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2):1088-1090.
10 宁泽晖,冯玲媚.试从“肝”论三阴交治疗妇科病[J] .江苏中医药,2004,25(8):16-1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34
1 董莉,归绥琪,孟炜,洪岩.实验性更年期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871-5873. 被引量:20
2 张英,黎裂荣,钱利琼,张茂林,谭异伦,刘又香.电针对去势大鼠血清E_2及外周血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2):40-41. 被引量:14
3 胡玲,汪惠丽,高忻洙,沈晓明,金荣,朱齐超,何宗宝.电针“关元”与“三阴交”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性激素及下丘脑β-EP调整作用的比较[J] .中国针灸,2004,24(9):649-651. 被引量:56
4 秦正玉,胡玲,汪克明.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58-60. 被引量:14
5 程湘,陈正琼,谢荣凯.益欣康泰胶囊联合尼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房,2005,16(10):771-772. 被引量:3
6 孙艳红,金若敏.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57-659. 被引量:19
7 肖爱娇,庄剑青.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48-49. 被引量:12
8 赵珂,金季玲.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3):66-68. 被引量:2
9 国兰琴,陈汉平,吴焕淦,王茎,孙国杰.肾俞穴延缓衰老的应用与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732-734. 被引量:23
10 Parker WH, Broder MS, Liu Z,et al. Ovarian conservation at the time of hysterectomy for benign disease [J]. Clin Obstet Gynecol, 2007,50 (2) : 354-361.
引证文献4
1 卢伟红.维尼安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36-37. 被引量:5
2 金波,代雨荣.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衰老关系的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75-5576. 被引量:3
3 孔楠楠,周胜红.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医药,2013,33(1):87-90.
4 周胜红,孙付军,陈忠,孔楠楠.补肾针刺法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调节[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9):2299-2301.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26
1 王彩霞,季凝霜,陈婷婷,来菊英.雌二醇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2):91-93. 被引量:18
2 张大焕.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33-34. 被引量:7
3 丛爱芳,董晓萍.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4,33(10):123-124. 被引量:5
4 花丽娅.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效果探讨[J] .家庭心理医生,2015,11(3):571-571.
5 付桂芹.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疗效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11):89-89. 被引量:9
6 黄伟玲.帕罗西汀联合克龄蒙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激素水平及神经递质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6):607-610. 被引量:30
7 曹利华,苗明三.基于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5):1643-1647. 被引量:12
8 无,苗明三,曹利华,方晓艳,苗艳艳.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3124-3128. 被引量:7
9 周静,黄淑琼,李丽丽,霍紫萱,王永萍,朱红梅.柴郁地仙方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1(5):66-70. 被引量:4
10 杨亚平,胡守友.从“池塘理论”谈肿瘤治疗思路[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4):307-310. 被引量:1
1 张余康.选药膳 呵护更年期[J] .药膳食疗,2005,0(7):22-23.
2 马堃,李连达.中医药在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的优势[J] .家庭中医药,2004,11(10):40-42. 被引量:1
3 王恩智,杨柳,张学红,席时燕.中医防治宫颈癌、卵巢癌根治术后更年期综合征[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2):17-18. 被引量:1
4 王艳清,杨荣仙.潜阳封髓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64-64. 被引量:4
5 刘晓伟,邓虹珠.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8):792-792. 被引量:42
6 姚芳.选药膳呵护更年妇[J] .东方药膳,2009(2):17-17.
7 孙亚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性肢痛症27例[J] .新中医,2001,33(10):59-60.
8 刘志华,于爱波,姜明君.经络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60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4,22(3):18-19. 被引量:1
9 周华.围绝经期综合征述评[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52-1553. 被引量:12
10 宫文彬.浅谈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0):857-858.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