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数字指标看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数字指标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数字上比较,国内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仍很大;在各种数字背后,来自其他方面的诸多因素干扰着评判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更为关键的是,要认识到在数字之外的制度与精神更重要。
作者
陈卓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3-75,共3页
Global Education
关键词
数字指标
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制度和精神
分类号
G649.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刘道玉.
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从创造性与大学精神谈起[J]
.高教探索,2004(2):4-9.
被引量:15
2
武书连,吕嘉,郭石林.
2002中国大学评价[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3(5):42-45.
被引量:38
3
李守福.
论建设一流大学的基本前提[J]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2):57-61.
被引量:4
4
张晓鹏.
把握趋势——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一步思考[J]
.上海教育,2005(01A):36-36.
被引量:2
5
丁学良.
我们的大学最需要什么[J]
.中国改革,2001(11):50-51.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3.
2
[2][德]黑格尔.哲学讲演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7.
3
刘道玉.
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的构建[J]
.教育发展研究,2000,20(12):42-46.
被引量:90
4
武书连,吕嘉,郭石林.
2001中国大学评价[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6):38-50.
被引量:56
5
曲铭峰.
从国际比较看一流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J]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61-65.
被引量:12
6
邵传芳.
科研绩效指标排名对高校的影响及有待改进之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10):20-22.
被引量:12
7
蒋亦凡.
中国精英教育一头雾水[J]
.东西南北(大学生版),2004,0(7):14-1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4
1
徐仕海,李金成,肖宁汉,庹先国,袁兵.
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科研业绩评估探讨[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z1):365-366.
2
许茂祖.
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中国大学评价”的比较[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64-68.
被引量:8
3
李宝富.
试论国内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建设途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83-85.
被引量:28
4
谢天帅,刘建新.
谈一流大学建设[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4):138-140.
被引量:1
5
田静,裴兆宏.
高校教师个体评价的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5):24-28.
被引量:16
6
潘晓华.
重视大学文化的构建,实现我校的持续发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13-116.
被引量:4
7
江小明.
关于高等教育分类及应用型大学定位问题的一点认识[J]
.高等理科教育,2005(3):6-10.
被引量:42
8
唐春,陈东明.
如何客观看待CSSCI及其评价功能[J]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3):136-137.
9
陈东升,张银鹤.
模糊聚类方法在高校分类中的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35(4):75-81.
被引量:10
10
华琳,李栩辉.
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建设研究型大学[J]
.中国科技论坛,2005(4):17-20.
被引量:3
1
沈祖芸.
青浦区:制定均衡发展数字指标[J]
.上海教育,2004(12S):24-24.
2
哈佛:光学习好是不行的[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8):95-95.
3
乔磊.
哈佛:光学习好是不行的[J]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2009(10):37-37.
4
哈佛:光学习好是不行的[J]
.当代广西,2009(14):61-61.
5
陈宝财.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发展过程的几点思考[J]
.中国市场,2006(14):54-55.
被引量:2
6
黄达人.
大学的使命、精神与声誉[J]
.中国高等教育,2006(21):13-15.
被引量:21
7
李月.
浅谈我国大学的社会责任——从知识传递的角度[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1,31(12):12-13.
被引量:4
8
毅和,张振涛,苗茂,季晓君,杨喜平.
高校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09,31(S1):5-7.
9
吴立保.
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的历史经验——基于大学校长的视角[J]
.教育科学文摘,2010,29(2):56-58.
10
孙茂松.
国内一流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J]
.计算机教育,2013(20):65-67.
被引量:8
全球教育展望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