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2020年的工程师”教育计划特点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国“2020年的工程师”教育计划,是美国国家工程研究院工程教育委员会发起的一项为期两年、举世瞩目的行动,目的是使未来的工程学和工程师教育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作者
吴志功
陈溪
机构地区
华北电力大学
出处
《北京教育(高教)》
2007年第7期102-104,共3页
Beijing Education
关键词
教育计划
工程师
美国
教育委员会
教育适应
研究院
工程学
分类号
G649.71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简介
吴志功系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72
1
罗琳霞,丁新.
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评述[J]
.开放教育研究,2007,13(4):109-112.
被引量:34
2
梁菁菁.
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8):144-145.
被引量:4
3
苏北.
新工业革命 全球竞争新战略[J]
.上海信息化,2014(4):16-20.
被引量:3
4
余寿文,王孙禺.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1-7.
被引量:61
5
路甬祥.
21世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机械工程师,2005(1):9-13.
被引量:18
6
王勇,杜学元.
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J]
.教育与现代化,2005(1):24-26.
被引量:24
7
<'德、法工程师文凭'教育研究>课题组.
“德、法工程师文凭”教育研究系列成果之七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7):64-64.
被引量:2
8
江安凤,吴锵.
回归工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基本取向[J]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5-7.
被引量:14
9
陶秋燕.
斯威伯尔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06(3):41-43.
被引量:3
10
何放勋.
工程教育范式演变与工程师责任[J]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38-4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1
1
周自强,浦文禹,管建峰.
面向工程师教育的机械工程实践性教学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23(12):119-120.
被引量:1
2
吴高波,江谭,刘佳.
中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比较与启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5):177-178.
被引量:3
3
郭炜煜,包万平.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师资专业化问题研究[J]
.大学(研究),2012(5):27-34.
被引量:8
4
罗建锋,周凌云.
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
.物流科技,2013,36(10):20-21.
5
陈以一,李晔,陈明.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动向[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2(6):1-5.
被引量:39
6
张蕊,RichardF.Vaz.
提升高等工程人才人文素养——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的启示[J]
.科教文汇,2015(33):39-43.
被引量:1
7
王小宁,刘娜.
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工程文化育人路径研究[J]
.中国冶金教育,2016,21(3):58-60.
被引量:4
8
王小宁,刘娜,李勇威.
“卓越计划”背景下 高校工程文化育人模式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17(2):83-86.
被引量:2
9
台红蕊.
我国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目标转向必要性的启示——基于美国宏观工程伦理[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2):219-220.
10
周自强.
机械工程专业的工程师职业思想教育研究[J]
.机械工程师,2020(6):17-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4
1
王伟,张永山,王焕定,耿淑伟,范喜哲.
摩擦-钢管混凝土短柱复合隔震支座性能试验与隔震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20(2):134-138.
被引量:7
2
黄海静,卢峰.
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建构——以重庆大学为例[J]
.室内设计,2012(5):58-61.
被引量:9
3
周自强.
机械工程实践性教学的中澳比较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26(12):112-114.
被引量:4
4
蒋留兵,车俐.
面向卓越工程师的信息对抗工程教育模式探索[J]
.信息通信,2013,26(4):157-158.
被引量:1
5
吴翔,贺冰新,张惠,郑明燕.
勘查技术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5):71-73.
被引量:2
6
李春灿.
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3(21):27-32.
被引量:4
7
李春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培养研究[J]
.职业时空,2014,10(5):11-17.
被引量:11
8
解海,马洪丽.
工程文化与专业教育融合:转型期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48-152.
被引量:16
9
王芳,曹晓群,杨荣华,吴秀勇,程岳山.
化工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1):69-70.
被引量:2
10
马丽英,梁乃兴,曹源文,归少雄.
交通装备制造类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27-30.
1
郑明达.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仍需不断完善——基于一项学生调查的分析与启示[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2):21-22.
2
郑荣彪.
一个教育管理案例的分析与启示[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0(1):28-29.
被引量:2
3
李磊.
中外基础家政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6X):22-23.
4
徐平,郝佳乐.
中美工程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
.石油教育,2013(6):106-110.
5
王珠珠.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面临问题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2001,22(11):3-5.
被引量:13
6
杜永清.
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分析与启示[J]
.青年文学家,2009,0(6X):168-169.
被引量:2
7
孙艳雪,胡文友.
翻转课堂实施案例分析与启示[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4,0(12):28-30.
8
黎杰松.
浅析大学工程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155-157.
被引量:1
9
朱丽兰.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J]
.农经,1996(2):36-37.
10
周自强,浦文禹,管建峰.
面向工程师教育的机械工程实践性教学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23(12):119-120.
被引量:1
北京教育(高教)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