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外生性”与“内生性”:中西方大学起源之比较 被引量:18

"Exogeneity" and "Endogene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niversity origins in the West and Chin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发生学的历史维度来审视,西方大学有着鲜明的“内生性”表征,从产生到发展都是一种演进过程组合的结果,中国大学则更多地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制约,表现出明显的“外生性”特征。中西方大学的形成有着“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个相逆的路径,这对于大学精神的沉淀与大学制度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 Viewed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genesis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 bear the apparent traits of "endogeneity, as its birth and development resulted from a combination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However, as universities in China more tend to b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society and the government,they display obvious features of "exogeneity. Therefore,as far as univerisity establishment is concerned,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 and China follow two adverse trends:"top-down""bottom-up, which exerts great influence upon the precipitation of university spirits and the shaping of its systems.
出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1,共5页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大学起源 外生性 内生性 university origin exogeneity endogeneity
作者简介 上官剑(1972-),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李海萍(1976-),男,湖南邵东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6,98,39,76—77,85,86.
  • 2李业兴.巴黎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9-20.
  • 3雅克·勒戈夫著 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锫,1996.68.66.
  • 4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5,123,135.
  • 5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24、13、14、14、15、16.
  • 6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1.17.
  • 7涂可国.论儒学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悖论及其影响[J].哲学研究,2005(1):31-38. 被引量:19
  • 8冯友兰 赵复三译.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二级参考文献13

  • 1.《韩非子》[M].,..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 3.《孟子》[M].,..
  • 4.《荀子》[M].,..
  • 5.《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7..
  • 6.《论语》[M].,..
  • 7.《朱子语类》[M].,.页730.
  • 8.《二程集》[M].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07页.
  • 9李欣复.《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 10韦政通.《儒家与现代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共引文献396

同被引文献156

引证文献18

二级引证文献7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