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垦稻12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垦稻12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长粒型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冷等优点,是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
作者
黄少锋
刘华昭
李建华
刘海燕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116-116,共1页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垦稻12
优质水稻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作者简介
黄少锋(1975-),男,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助研,从事水稻育种研究。Tel:0454—8195231 E-mail;nkhsf@tom.com。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25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6
参考文献
5
1
王平.
垦稻9号、垦稻10号与空育131[J]
.作物研究,2004,18(4).
被引量:4
2
李建华,孟昭河,黄少锋,张莉萍,刘国权,刘永巍.
优质水稻新品种垦稻10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3):50-50.
被引量:8
3
姜文斋,曲贵余,吴成熙,杨富.
水稻新品种——垦稻10号主要特点及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2(6):26-26.
被引量:1
4
李建华,孟昭河,黄少锋,张莉萍,刘国权.
水稻新品种垦稻8号特征特性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4):39-40.
被引量:5
5
曲贵余,姜文斋,赵晓臣,赵裕坤,李晓霞.
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垦稻8号主要特点及高效配套栽培技术[J]
.种子,2002,21(3):81-8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
1
刘华招,黄少锋,刘延.
寒地水稻优质多抗早熟高产新品种育种技术探讨[J]
.现代化农业,2005(12):8-9.
被引量:6
2
宋成艳,王桂玲,刘乃生,马文东,周雪松.
寒地水稻核心种质龙粳10号和垦稻10号抗瘟性基因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7):1-5.
3
赵海红.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5,5(4):1-4.
被引量:11
4
赵海红.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品种空育131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7):22-25.
被引量:1
5
李洪亮,柴永山,孙玉友,高春艳,魏才强,解忠,张巍巍,刘丹,程杜娟,侯国强,徐德海,赵云彤.
寒地超级稻龙粳31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基础解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3):433-437.
被引量:8
6
宋微,高扬,步金宝,李海静,刘华招.
水稻新品种垦稻5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6):159-159.
7
李洪亮,孙玉友,魏才强,解忠,程杜娟,姜龙,曲金玲,宋泽,刘春光,徐德海,王丽,时新瑞.
寒地早粳稻牡育稻42系谱构建及遗传基础解析[J]
.种子,2021,40(4):34-38.
8
胡林伦,李杰,张明胜,张慧,杨珂.
高产优质耐旱型水稻品种永旱1号的选育及旱直播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9):87-87.
被引量:2
9
马玉玲,李佩林,赵小智,赵海成,李红宇.
播种密度及插秧穴距对绥粳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北方水稻,2023,53(1):27-30.
10
李杰,赵雪,权循光,钟锋,胡林伦,王中海.
香型中籼杂交水稻永两优206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17):6-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5
1
许天育.
远杂9102花生高产栽培要点[J]
.河南农业,2007(11):29-29.
被引量:2
2
宋殿珍,张文忠,刘景秀,栗红生,杨国英,赵晋峰.
中晚熟玉米单交种潞玉13的选育报告[J]
.玉米科学,2005,13(z1):79-81.
被引量:12
3
颜满莲,蔡耀辉,毛凌华,魏冬,徐华,傅英,李雯,刘红梅.
杂交早稻“金优458”的选育及利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04,16(3):5-8.
被引量:8
4
田实,魏俊杰.
花生主推品种、搭配品种及其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2004(10):10-10.
被引量:1
5
刘兴华,温和楦,刘邦祯,肖敏,陈天晖,黎敬华,刘师富.
杂交早稻组合——金优463[J]
.江西农业科技,2004(11):45-45.
被引量:1
6
吕彬.
合江20在黑龙江省水稻育种中的作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1):58-59.
被引量:4
7
孔德友.
水稻机械化栽插配套简化育秧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4,10(6):26-26.
被引量:31
8
徐建云.
新台糖22号等8个甘蔗品种的种性研究[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23(4):285-290.
被引量:9
9
马英建,张玉钦,李顺庆,蒋庆艳.
花育22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2005,37(2):24-24.
被引量:2
10
蒋建为,蒋逊平,谢晓阳,夏照明,欧阳光辉.
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岳优9113的选育[J]
.湖南农业科学,2005(2):9-11.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5
1
郭利磊,王晓玉,陶光灿,谢光辉.
中国各省大田作物加工副产物资源量评估[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6):45-55.
被引量:28
2
满芳芳,马军韬,张丽艳,王永力,肖明纲,王英,王利军,邓凌韦.
中龙粳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3):3846-3846.
3
杜金岭,臧家祥,孙伟,李建华,王丽萍,黄少锋.
垦稻12选育背景及所创造的经济效益[J]
.科技致富向导,2014(21):48-49.
4
邓凌韦,马军韬,张丽艳,王永力,肖明纲,王英,王利军.
寒地水稻新品种中龙粳1号的选育研究[J]
.园艺与种苗,2015,35(5):14-16.
被引量:2
5
刘传增.
优质粳稻垦稻12号、绥粳4号混种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16,22(2):93-94.
被引量:4
6
刘传增.
不同播种量对垦稻12号、绥粳4号混种秧苗素质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17,23(4):90-92.
7
刘传增.
不同栽插密度对垦稻12、绥粳4号混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7,23(3):79-80.
被引量:1
8
刘传增.
不同秧盘播种量对垦稻12、绥粳4混种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7,37(2):19-20.
9
刘传增.
垦稻12和绥粳4号不同比例混播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7,23(5):71-72.
被引量:1
10
赵仲仁.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18,12(24):36-36.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谢光辉.
非粮生物质原料体系研发进展及方向[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6):1-19.
被引量:48
2
韦茂贵,王晓玉,谢光辉.
中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及其时间分布[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6):32-44.
被引量:86
3
李忠正.
我国造纸用农业秸秆资源现状[J]
.中国造纸,2014,33(3):56-60.
被引量:21
4
宋鹏飞,毛培,李鸿萍,王宗超,罗梅浩.
秸秆还田对夏玉米主要害虫发生程度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8(3):334-338.
被引量:29
5
邢红,赵媛,王宜强.
江苏省南通市农村生物质能资源潜力估算及地区分布[J]
.生态学报,2015,35(10):3480-3489.
被引量:18
6
马中青,支维剑,叶结旺,张齐生.
基于TGA-FTIR和无模式函数积分法的稻壳热解机理研究[J]
.生物质化学工程,2015,49(3):27-33.
被引量:20
7
夏许宁,刘圣勇,王鹏晓,管泽运,翟万里,刘洪福.
花生壳成型燃料结渣特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249-250.
8
吴成勇.
丰产稳产广适玉米品种路单8号的选育及应用[J]
.现代园艺,2015,38(24):22-23.
被引量:1
9
Xiaoyang Yang,Chunmei Geng,Xuesong Sun,Wen Yang,Xinhua Wang,Jianhua Che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te-bou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emitted from industrial grade biomass boiler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6,28(2):28-34.
被引量:4
10
孙佳丽,彭既明.
水稻不育系‘明S’与‘R900’配组农艺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1):23-27.
被引量:2
1
刘传增.
优质粳稻垦稻12号、绥粳4号混种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16,22(2):93-94.
被引量:4
2
孙海正,孙淑红,赵凤民,王立楠,薛菁芳,杨丽敏.
水稻新品种龙粳37选育技术报告[J]
.北方水稻,2014,44(5):59-60.
被引量:4
3
田先雷,卿勤.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3):44-45.
被引量:2
4
汪胜安.
鄂麦10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1992(8):10-11.
5
刘守坎,陈孝赏,林友根,林采舜.
早籼稻台早733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12,53(8):1093-1095.
被引量:3
6
马碧英.
三系杂交稻Y优86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J]
.福建稻麦科技,2000,18(2):26-27.
7
唐文友,姚卫华.
绥无腥豆1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12-212.
8
江圣福.
“台糯1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07(3):42-43.
9
黄冬寿.
太子参“柘参2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3(12):12-12.
被引量:1
10
刘婷婷,石明,李玉军,张发丽,姚正奎.
小麦新品种丰优10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12,32(2):57-57.
被引量:2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