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高校转专业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使学生转到自己满意的专业学习,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本文通过对学生转专业原因的分析、美国高校专业选择制度的借鉴,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转专业体系。
作者
雷树祥
机构地区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高校
转专业
体系构建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8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99
参考文献
4
1
黄伟达.
我国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调查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2):58-60.
被引量:35
2
刘彤,孟凡波.
浅谈高校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利与弊[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9):23-24.
被引量:7
3
卢晓东.
中美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1,22(2):18-23.
被引量:62
4
金顶兵.
美国七所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专业选择的比较分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129-139.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张岩峰,王孙禺.
迎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体制改革研究现状综述[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2):59-67.
被引量:18
2
华中理工大学高教所课题组.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调查[M].高等教育研究,1999(5).29.
3
大土冢丰.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0.
4
曾坤生.坚持以市场主导性原则发展中国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2001,(2):8-9.
5
.“大转系”为将来不转系[DB/OL].人民网,2002-10-25.
6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21.
7
Harvard University. The Teaching Fellows Handbook, 2005 - 2006.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2005: 1.
8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in Brief, 2005 - 2006. http://www.princeton.edu/pr/ad-missions/u/brief/1 program. htm.
9
Yale University. Yale College Programs of Study 2005 - 2006. Yale University. 2005: 20.
10
Harvard College. Handbook for Students 2005 - 2006.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2005 : 29-30.
共引文献
138
1
王晓燕,叶大鹏.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建设问题——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
.教育与现代化,2008(2):15-20.
被引量:6
2
刘雄,熊辉.
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
.中华文化论坛,2008(S1):23-24.
被引量:21
3
卢兆彤,张彦娥,徐晓村.
论招生就业状况与本科专业调整的关系--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3):114-118.
被引量:5
4
卢韫实,罗瑾琏.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研究的现状及动态[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294-297.
被引量:8
5
张岚.
理工大学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2):8-10.
6
雷树祥.
高校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高教与经济,2007,20(1):21-24.
被引量:11
7
吴春容,夏宏钟.
谈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S1):141-142.
被引量:5
8
罗胜钦,王遵彤,万国春,张志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初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S1):89-91.
被引量:5
9
许迈进,杜利平.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4):29-36.
被引量:35
10
胡甲刚.
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分析[J]
.高等理科教育,2005(1):111-11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84
1
罗海萍,李俊伟,楼策英.
大学一年级学生专业重选实践探索——浙江大学的案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24):99-106.
被引量:4
2
刘雄,熊辉.
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
.中华文化论坛,2008(S1):23-24.
被引量:21
3
陈艳.
对大学生改转专业行为的利弊分析和对策[J]
.文教资料,2007(14):77-79.
被引量:15
4
齐义山.
从学生权利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5):27-28.
被引量:10
5
马一鸥.
试论高校招生的专业录取方式[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60-62.
被引量:3
6
雷树祥.
高校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高教与经济,2007,20(1):21-24.
被引量:11
7
康志胜,陈英.
规范转专业程序 强化学籍异动管理——对学生调整专业的思考[J]
.甘肃社会科学,1999(S1):202-201.
被引量:8
8
蒋己兰,周启良.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与高校教学质量[J]
.长沙医学院学报,2010(2):57-60.
被引量:3
9
刘彤,孟凡波.
浅谈高校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利与弊[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9):23-24.
被引量:7
10
胡丽伟.
高校转专业现象的几点思考[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6):67-6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0
1
刘雄,熊辉.
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
.中华文化论坛,2008(S1):23-24.
被引量:21
2
唐红妹.
试论大学生转专业的教学管理[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S1).
被引量:5
3
金宏伟.
学生转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台州学院为例[J]
.台州学院学报,2008,30(5):85-88.
被引量:6
4
崔炜.
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刍议[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8):59-60.
被引量:5
5
潘旭武,陈启华.
美国高校选课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
.新西部(理论版),2010(3):240-241.
被引量:1
6
蒋洪池,朱慧.
中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及其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4):54-56.
被引量:21
7
刘小莲,刘康.
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热”下的“冷”思考[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1(2):41-44.
被引量:5
8
余芳.
高校学生专业选择自由权的访谈研究——以广东三所大学和台湾义守、高雄大学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8):3-4.
9
刘涛,蒋谦.
试论农林高校转专业的供需对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8):68-70.
被引量:4
10
石志建,葛伟,杨玉荣.
农业院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3):94-9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9
1
王湛宁.
学生专业就业信心对专业流动意愿的影响:基于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4(21):128-131.
2
顾建民,江美芬,黄亚婷.
高校学生转专业满意度及其影响机制[J]
.教育发展研究,2022,42(3):15-24.
被引量:12
3
柯琼莺.
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的动因、问题及对策探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234-235.
被引量:4
4
余瑞玲.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步履维艰[J]
.大家,2012(5):114-115.
5
王凌霞,张磊.
高校专科生专业选择因素分析[J]
.大家,2012(7):115-115.
6
常红萍,李树英.
科学教育专业学生转专业的原因探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8):10-11.
被引量:2
7
韩柏涛.
大学转换专业学生的学业及个人发展情况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1):130-132.
被引量:2
8
周凯.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职业时空,2010,6(7):67-68.
9
唐晓君,赵秀岩,路莹.
中美高校本科计算机教育之比较[J]
.计算机教育,2010(21):150-153.
被引量:6
10
周文波,陈伍郎,范端阳.
影响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要素的实证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0(12):57-60.
被引量:3
1
高校转专业需过三道坎[J]
.第二课堂(A),2010(11):77-77.
2
方惠圻,郭宇.
高校转专业政策制定的理性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2):35-36.
被引量:11
3
董瑞卿,余玲,姚池.
高校转专业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亚太教育,2016,0(6):204-204.
被引量:4
4
金博雅,唐丽华.
浅析地方院校转专业的现状及其原因[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12X):247-248.
被引量:1
5
陈剑波,朱良.
透视高校转专业现象 构建良好的转专业机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5,25(11):14-16.
被引量:5
6
胡丽伟.
高校转专业现象的几点思考[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6):67-67.
被引量:7
7
张刚,车艳宏,李峰.
“立德树人”在高校转专业学生中的延续[J]
.长江丛刊,2016(17):153-153.
8
莫逊.
剖析高等院校转专业工作[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21):214-215.
9
彭文婷.
普通高校转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5):146-147.
被引量:5
10
谢艳齐.
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生作文教学思路[J]
.学苑教育,2016,0(13):44-44.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