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邓小平的义利观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义利之辨”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义”,含有应当之意,是指行为的当然之则,即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利”,则是指利益和功效,与“义”相对时特别是指个人的私利。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义利之辨这个问题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重义轻利。进入社会主义新社会,邓小平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义利关系、义利问题作了充分的阐述,超越了传统“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局限性,形成了新型的、科学合理的义利观。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邓小平义利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不断地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作者 郑敏燕
机构地区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5-56,共2页 Journal of ABC Wuhan Management Institut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3

  • 1唐凯麟.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关联性[J].湖南社会科学,2001,(1):9-11.
  • 2郭政.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定位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
  • 3包心鉴.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建构[J].文史哲,2002(3):11-14. 被引量:6

共引文献48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