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RFID与生物识别技术融合催生新的业务模式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生物识别和RFID作为两种新兴的智能识别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生物识别依据人体自身的生理特征对人的身份进行识别,具有高安全性和惟一性的显著特点,在对人的身份认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RFID无需接触和人工干预,在物品的管理上有独到的优势。将生物识别和RFID技术结合将极大的加强“人和物”的安全管理,有非常大的市场应用空间。
作者
黄亦谦
机构地区
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安防》
2007年第6期38-42,共5页
China Security & Protection
关键词
RFID技术
生物识别
业务模式
技术融合
智能识别技术
安全管理
身份认证
人工干预
分类号
TP391.4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1
中岛晴文.
日本生体认证技术及其动向[J]
.射频世界,2007,0(2):53-56.
被引量:1
2
王雅飞.
2005,生物识别普及元年[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27(6):18-20.
被引量:1
3
孙哲南 谭铁牛.生物识别的十大关键技术.计算机世界,2007,(03):1-4.
4
许宁.
生物识别,迎面而来[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30(4):14-16.
被引量:2
5
周南润,曾宾阳.
量子密码的发展[J]
.通信技术,2008,41(7):214-216.
被引量:6
6
张亮,刘建伟.
基于手机令牌的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J]
.通信技术,2009,42(1):253-255.
被引量:7
7
郑杰川.
SkyWing:开生物识别软件之先河——北京优利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震宇访谈录[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3,25(9):70-7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赖熠.
RFID联手生物识别打造双保险[J]
.射频世界,2009(2):9-11.
2
陈倩,任剑勇.
生物识别技术及其军事应用前景[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8):183-185.
1
贾永涛,张帆.
车型识别专家系统的设计[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4):472-473.
被引量:4
2
刘鸾,黄文培.
基于多尺寸HOG的考场场景下考生目标检测方法[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4):213-214.
3
李锋,周新伦.
甲骨文自动识别的图论方法[J]
.电子与信息学报,1996,22(S1):41-47.
被引量:23
4
龙正吉,刘光远.
用小波变换提取心电信号的情感特征[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3):109-113.
被引量:4
5
范春年,盛剑会,张福炎.
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任意光照下的人脸识别[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6):64-67.
6
黄林,贺鹏,王经民.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和分形的植物叶片机器识别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9):212-218.
被引量:11
7
韩云生,刘国栋.
一种自适应颜色特征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法[J]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2):164-168.
被引量:2
8
邱亮南,曾伟.
物联网时代生物识别技术加快人“符号化”进程[J]
.中国公共安全,2012(15):165-168.
被引量:2
9
张善文,张传雷,王旭启,周争光,张雅丽.
基于叶片图像和监督正交最大差异伸展的植物识别方法[J]
.林业科学,2013,49(6):184-188.
被引量:5
10
张立涛,应力,钱省三.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若干操作问题的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1):79-83.
被引量:3
中国安防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