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乡交错区农地保护长效机制探讨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城乡交错区的土地利用问题,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土地利用中问题暴露最多、矛盾最复杂、最尖锐的。研究该地区的农地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城乡交错区的内涵与农地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城乡交错区农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城乡交错区农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作者
王秀兰
吴九兴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62-63,共2页
Commercial
关键词
城乡交错区
农地非农化
驱动力
机制
分类号
F301.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作者简介
副教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8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6
1
王秀兰,吴九兴.
武汉市城乡结合部耕地非农化驱动力分析[J]
.理论月刊,2006(12):169-172.
被引量:4
2
郭爱请,王月霞.
城乡结合部特征及划分方法[J]
.经济论坛,2004(1):132-133.
被引量:19
3
娄文龙.我国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图书馆
4
李世峰,白人朴.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4):248-251.
被引量:39
5
冯小英.
城乡结合部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J]
.城乡建设,2006(2):43-45.
被引量:11
6
钱忠好,曲福田.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反思与改革[J]
.中国土地科学,2004,18(5):5-11.
被引量:12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钱忠好,曲福田.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反思与改革[J]
.中国土地科学,2004,18(5):5-11.
被引量:120
2
孙世民.
基于熵变模型的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机理与策略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43-50.
被引量:8
3
冯小英.
城乡结合部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J]
.城乡建设,2006(2):43-45.
被引量:11
4
Kung, J. K, Egalitarianism. Subsistence Provision and Work Incentive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Collectives[J].World Development, 1994, 22(2): 175 - 188.
5
Raleigh Barlowe. Land Resource Economics[M]. Prentice-Hall, Inc. 1978.
6
娄文龙.我国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7
王国强,王令超,李春发,杨培勇.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2):32-35.
被引量:29
8
周国华,唐承丽.
试论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9(2):49-53.
被引量:22
9
王树良,李爽,刘建华,谌作林.
试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用途管制[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0,25(4):15-19.
被引量:15
10
王万茂,王群,李俊梅.
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研究[J]
.资源科学,2002,24(1):30-34.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183
1
黄忠.
论成片开发的征收权及其约束机制[J]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20(1):85-100.
被引量:9
2
游珍.
集体土地市场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40-142.
被引量:2
3
尹建坤,曹同武,尹建国.
城乡结合部交通与枢纽规划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2008(2):109-112.
被引量:2
4
邓中文.
城乡统筹中农村土地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136-140.
5
张筱聃.
浅谈城乡结合部土地合理利用[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5):150-150.
6
罗彦,周春山.
中国城乡边缘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城市发展研究,2005,12(1):25-30.
被引量:39
7
张飞,曲福田.
从地方政府之间博弈的角度看土地市场秩序[J]
.经济问题探索,2005(6):57-59.
被引量:13
8
赵曦,李全.
城乡结合部耕地资源演变机理及驱动力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4):20-24.
被引量:1
9
肖屹,郭玉燕.
对土地征用中外部性的经济学思考[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4):29-33.
被引量:4
10
张信者.
征地制度的缺陷分析及改革建议[J]
.中国商界,2009(6):337-337.
同被引文献
11
1
郑振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改革[J]
.中国土地科学,2004,18(4):13-18.
被引量:70
2
张咏梅.
济南市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均衡分析[J]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6):92-95.
被引量:2
3
孙海兵.
农地保护政策评价及建议[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1):1-3.
被引量:1
4
仇保兴.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悖论与对策初探[J]
.城市规划,2006,30(9):9-14.
被引量:16
5
杨耿,李世平.
对新农村建设中农地保护问题的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21-4122.
被引量:2
6
孙强,蔡运龙,王文博.
北京耕地流失的时空动态与调控途径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6):108-116.
被引量:23
7
李桂林,陈杰,孙志英.
近20年来苏州市城市化与非农用地扩张动态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23(1):38-41.
被引量:5
8
阎同生,刘勇,董静,王聪,郑天然.
辛集市城乡结合部土地问题分析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808-2809.
被引量:1
9
丁成日.
“土地开发权转移”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J]
.中国改革,2007(6):72-73.
被引量:15
10
孙世民.
城乡结合部有序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3-1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王秀兰,吴九兴.
耕地保护政策失灵及应对耕地非农化对策[J]
.特区经济,2008(1):221-222.
被引量:2
2
汪子一,毛德华.
城乡结合部的农地保护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4):159-16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孙海娜.
安阳市高新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浅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68-73.
2
刘晓娜,李红.
城乡结合部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研究[J]
.农业展望,2016,12(3):33-39.
被引量:2
3
杨绍闻,李铜山.
浅论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完善[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24):220-221.
4
李艳艳.
“反规划”视野下总体规划途径探究——以紫泥镇为例[J]
.中外建筑,2019(12):125-129.
1
刘利锋,陆红生.
城乡交错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00,15(3):44-46.
被引量:8
2
关小克,张凤荣,赵婷婷,方磊,朱泰峰.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3):114-118.
被引量:61
3
张安录.
可转移发展权与农地城市流转控制[J]
.中国农村观察,2000(2):20-25.
被引量:84
4
乔荣锋,高进云,张安录.
城乡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管理控制目标的设定[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76-1278.
被引量:2
5
李晓云,张安录,闵捷,高魏.
农户农地城市流转的意愿与流转决策研究——基于武汉市城乡交错区农户样本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6(4):26-34.
被引量:5
6
李晓云,张安录,闵捷,高魏.
农户农地城市流转的意愿与流转决策研究——基于武汉市城乡交错区农户样本分析[J]
.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6(12):42-50.
被引量:1
7
焦士兴,刘少峰,乔红磊.
城乡交错区生态农业研究[J]
.农业经济,2007(12):24-26.
被引量:1
8
杨辉,查晓明.
城乡交错区土壤环境污染及生态效应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14,34(10):19-19.
9
邵秀英.
城乡交错地带都市农业经济发展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2(3):137-139.
被引量:1
10
田传浩,方丽,沈佳音.
农户住房租赁决策中的门槛效应:来自杭州市城乡交错区24个村庄的经验[J]
.中国土地科学,2011,25(11):49-54.
商业时代
2007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