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主要分析了西方道德心理学中的道德同一性思想来源及其模型,并对道德同一性进行了界定,认为道德同一性的形成发展被人格、家庭结构与实践机会影响,进而提出了道德同一性的社会动力观。研究将对探讨当前未成年人的道德同一性和建构当代青少年道德自我有着特别重要的启示。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87,共4页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5SJD880003)
作者简介
万增奎,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德育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德育心理与教育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