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个人主义: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
6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个人主义在理论界至今仍是一个聚讼纷纭的概念,不同历史境遇中的人对其含义的理解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在西方文化的真实视阈中,对个人主义加以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真实地理解西方文化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本质。
作者
杨明
张伟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4,共7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子课题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个人主义
西方文化
核心价值观
分类号
B82-06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890
引证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111
参考文献
18
1
[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6页.
2
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第5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273页.
3
刘军宁.《回归个人:重申个人主义》,收入余英时.《五四新论》,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年版,第202页.
4
[英]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15-138页.
5
[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21页.
6
[法]路易·迪蒙.《论个体主义--对现代意识形态的人类学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第51页.
7
Jacob Burckhardt.The Civiliz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NewYork:The New American Library,1960.p82-83,p121.
8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74页.
9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25页.
10
Arieli.Individualism and Nationalism in American Ideology.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4:p192.
共引文献
88
1
姜秋霞,杨平.
翻译研究理论方法的哲学范式——翻译学方法论之一[J]
.中国翻译,2004,25(6):10-14.
被引量:46
2
唐烈琼,周永卫.
论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人格缺陷及其健全策略[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6):74-77.
被引量:9
3
唐烈琼.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与人格教育[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6):302-306.
被引量:10
4
谢敏,刘江涛.
网络时代价值的稀释与价值冲突的多元化[J]
.哲学动态,2002(4):39-41.
被引量:4
5
王振海.
论政治学的学科特征[J]
.政治学研究,2000(3):18-25.
被引量:6
6
赵泉民.
集体主义文化与中国合作制经济的困境——基于中西方文化精神比较的视野[J]
.人文杂志,2005(4):52-57.
被引量:4
7
周峰.
人与社会和自然间价值关系的整体构筑——唯物史观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超越[J]
.学术研究,2005(7):50-55.
被引量:5
8
刘宽红.
从超验主义走向个人主义——爱默生对美国文化的影响[J]
.江淮论坛,2006(3):128-132.
被引量:16
9
陈晓静,杨竞业.
道德场形态:境界的反思与批判[J]
.广东社会科学,2006(4):75-80.
10
南帆.
小资产阶级:压抑、膨胀和分裂[J]
.文艺理论研究,2006(5):2-12.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890
1
石静霞.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法——基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的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21(1):156-179.
被引量:106
2
万木春,崔瑶,朱磊.
从传播意愿到传播行为:中国科技品牌在东盟民众中的口碑传播形成机制与路径[J]
.中国软科学,2022(S01):252-271.
被引量:6
3
周光辉,赵德昊.
教化:大一统国家韧性的形成路径[J]
.探索与争鸣,2021(4):53-64.
被引量:27
4
刘艳红.
刑法的根基与信仰[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2):150-170.
被引量:97
5
吴梓源.
从个体走向共同体:当代基因权利立法模式的转型[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1):189-209.
被引量:14
6
刘伟,彭琪.
政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与基层人大选举参与——基于2019年“中国民众政治心态调查”的分析[J]
.政治学研究,2021(2):53-65.
被引量:12
7
张小宁.
经济刑法机能的重塑:从管制主义迈向自治主义[J]
.法学评论,2019,37(1):63-75.
被引量:35
8
张明楷.
宪法与刑法的循环解释[J]
.法学评论,2019,37(1):11-27.
被引量:70
9
黄惠康.
当前中美外交博弈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
.国际法学刊,2020(3):1-22.
被引量:9
10
姚德权,曹海毅.
外资进入中国传媒业态势与政府规制创新[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106-11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61
1
叶方兴,刘倩倩.
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个人主义:蕴意及其困境[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23-27.
被引量:2
2
张清,程冰洁.
东亚法治发展的文化依归[J]
.学习与探索,2015(5):69-74.
3
黄会琴.
西方价值观谋取互联网话语权的反思[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1):191-192.
4
汪辉勇.
公共价值凸出的现代背景[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94-98.
被引量:8
5
闵华,蔡江蓉,范东平.
简论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J]
.文学界(理论版),2010(10):272-273.
被引量:4
6
李秋高.
在伦理与法理之间:一种古老权利的重新构造——家庭权法律问题初步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06-110.
被引量:3
7
李峥.
透过《绝望主妇》看美国中产阶级女性价值观[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4):155-156.
被引量:2
8
云莉.
关于《希腊化时期个人主义思想萌芽》的教学反思[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95-97.
9
刘戈.
中英社会文化因素对中英大学生赞美回应策略的影响[J]
.广西社会科学,2012(4):168-171.
被引量:1
10
蔡永英.
把握市场环境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关系[J]
.政工师,2000(1):28-29.
二级引证文献
111
1
罗智敏.
通用行政法典的编纂思路与基本构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5):111-126.
被引量:2
2
刘爱芹.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英语,2024(1):21-23.
被引量:1
3
武中哲,刘儒.
家庭权力结构变迁与农村失能老人赡养[J]
.民间法,2022(2):141-153.
被引量:1
4
郝川,袁瑞.
职务公正性作为受贿罪保护法益的再提倡——以规范目的与保护法益相分离为视角[J]
.河北法学,2024,42(9):129-146.
5
王鑫.
在整体与个体之间:法学方法论在中国的适用和衍变[J]
.法律方法,2023(2):237-246.
6
何志鹏.
《外国国家豁免法》的司法功能与话语功能[J]
.当代法学,2023,37(6):26-40.
被引量:3
7
熊波.
数据状态安全法益的证立与刑法调适[J]
.当代法学,2023,37(1):70-82.
被引量:22
8
《国际新闻界》传播学年度课题组.
2022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3,45(1):25-49.
被引量:11
9
谌谐婉,陈硕.
浅析美剧《越狱》背后的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J]
.文学界(理论版),2012(2):223-224.
10
樊胜岳,陈玉玲,徐均.
基于公共价值的生态建设政策绩效评价及比较[J]
.公共管理学报,2013,10(2):110-116.
被引量:29
1
张雯.
试论“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J]
.陇东学院学报,2010,21(1):29-31.
2
赵成.
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及其意义[J]
.学术论坛,2005,28(5):147-149.
被引量:31
3
叶德明.
论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及其意义[J]
.学术论坛,2009,32(3):13-16.
被引量:2
4
许瑛.
“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
.理论参考,2013(2):18-20.
被引量:6
5
余立国.
移孝为忠[J]
.学习月刊,2016(17):45-47.
6
王伟光.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J]
.企业党建,2014(5):6-7.
7
王伟光.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梦[J]
.求是,2014(7):13-15.
被引量:10
8
任暟.
“人类中心主义”辨正[J]
.哲学动态,2001(1):30-33.
被引量:12
9
杨文秀.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1).
10
徐瑞康.
斯宾诺莎宗教概念研究[J]
.世界宗教研究,2007(2):60-68.
被引量:2
南京社会科学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