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2,共2页
Science-Technology & Publication
同被引文献14
-
1郑羽.专业分志的责任编辑在编校中的素质表现[J].中国地方志,2003(2):50-51. 被引量:3
-
2邓中和.当前材料设计与审美的自觉[J].中国出版,2004(11):57-58. 被引量:4
-
3王欣.高等院校学报编辑的激励机制[J].中国冶金教育,2006,11(6):64-66. 被引量:5
-
4刘星.从儿童审美偏爱看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J].中国出版,2007(3):59-61. 被引量:15
-
5邹岚萍.浅析编辑合力的形成[J].科技与出版,2007(5):45-46. 被引量:1
-
6何少华.论责任编辑的编辑责任.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21(2):219-221.
-
7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出版管理规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10—17(3).
-
8丁建平.学术期刊编校技术性差错剖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5):81-83. 被引量:1
-
9赵泽祥.编辑在图书整体包装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与出版,2007(12):49-50. 被引量:3
-
10郭有声.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08(7):52-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孙晶.编辑的最高境界:编辑技术、编辑科学与编辑艺术的高度统一[J].编辑学刊,2009(4):20-23. 被引量:1
-
2谢其祥,韦家朝.基于数字化出版视野的高校学报校对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4):89-92. 被引量:2
-
3田宏志,安治国.谈谈文章的编辑与修改[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4):119-121.
-
4贾淑萍.浅析学术期刊编校工作质量强化的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8):10-11. 被引量:3
-
5杨楷.跨界融合背景下出版编辑的素质与能力建设[J].新媒体研究,2017,3(18):90-92. 被引量:5
-
6孙畅.谈“编校合一”模式下高校学报的校对工作[J].传播与版权,2018(12):75-77. 被引量:4
-
7齐昆.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2):173-174. 被引量:7
-
1陈万寅.新时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的角色定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19(5):17-18. 被引量:12
-
2贾建瑞.新时期大学生的图书馆信息行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9):139-142. 被引量:2
-
3迟玉华.论网络时代大学图书馆员向知识导航员的转型[J].红河学院学报,2008,6(3):91-93.
-
4李兆瑞.对新时期大学图书馆职能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226-228. 被引量:2
-
5李瑞金.新环境下大学图书馆职能的几点思考[J].俪人(教师),2015,0(18):386-386.
-
6贾莉莉.新时期大学图书馆发展初探[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17(3):64-66.
-
7侯扬善,于澄洁.新时期大学图书馆发展模式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1,21(2):67-68. 被引量:19
-
8吕晓莉.新时期大学图书馆读者工作常见问题和对策[J].才智,2016,0(5):109-109.
-
9乔慧君.新时期大学图书馆馆员发展方向之我见[J].时代教育,2014,0(19):19-19.
-
10武英杰.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精神之我见[J].活力,2009(11):8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