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谢韬先生《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之我见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谢韬先生说恩格斯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其“最后遗言”是“放弃革命”,并首倡“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这都不符合历史事实。他据此而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新正统说”也是不能成立的。不能混淆恩格斯与伯恩施坦的原则区别,当年对伯恩施坦的批判,其维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革命精神的性质是不能否定的,当然这并不排斥今天对此有进一步的认识。无论是革命还是改良,都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作抽象的价值评估。肯定社会民主主义在当今新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是正确的,但进而肯定其在“战争与革命”年代的作用,并否定共产党人当年的革命路线,则是错误的。“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民主模式”,对其参考借鉴有必要,顶礼膜拜不值得,迷信照抄更有害。中国的前途不能寄托于某种“模式”,而在于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广泛借鉴、坚持走自己的路”,继续开拓创新。
作者 肖枫
出处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共8页 Scientific Socialism
作者简介 肖枫,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国际问题学科组成员、中联部资深研究员(北京10086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93页.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520、522页.
  • 3爱德华·伯恩施坦著.《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74、7、78、81、86、195、192、239、194-195页.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86、285、297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 6.《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497、497页.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 8殷叙彝.关于恩格斯的《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载《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3年第3辑·总第27辑.
  • 9《马克恩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85页.
  • 10.《列宁全集》第32卷[M].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共引文献4504

同被引文献154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